浅议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2013-04-29温华莲
温华莲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但仍然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利用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领悟探究教学法的实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将探究教学法深入网络课堂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探究教学 教学应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如今已不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逐渐走向成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已然形成。然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却没有创新,课堂教学成效没有提高。
一、利用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显而易见,它是一门先进的学科,是一门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应有先进的教学模式:那就是网络教学,借助先进的设备、便捷的网络通信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让信息技术课堂生动而有趣,丰富而多彩。
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推崇网络教学模式。因为它比普通教学更先进,更有利于师生交流,借助于网络通信的方便快捷,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软件不仅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演示操作方法,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灵活的交流,可以对个别同学进行单个窗口教学。大家同处一个网络中,相互可以欣赏作品,并提出有效意见,更有利于共享资源,融入一个共享的世界。
2.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课后交流
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更加扩展了网络教学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方便的平台。除了在课堂上应用局域网进行网络教学之外,课后,我采用电子邮件形式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作业,我查看批改后再给予回复和评价,并鼓励学生利用电子邮件与我进行疑难问题的探讨。因为有收E-mail的期待,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他们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了Internet的操作。学生相互交流E-mail地址,寒暑假时借助E-mail进行问题探讨、协助学习,打破了放假期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二、领悟探究教学法的实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
所谓探究教学法,就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学生要做到“独立思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两者都做到了,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由此可见,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学生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课堂教学理应是以教师的诱为主线,学生的思为主导的,而非一教一学的“填鸭式”教学。
三、将探究教学法深入网络课堂
探究教学法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光说不练是不行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试着使用诱思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例如,学习《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这一节内容时,一开始上课,我没有给学生讲新课,而是先让他们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教师机,将教师机D盘上的视频文件《特洛伊片断》拷贝到自己电脑的桌面上,然后打开看“电影”。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先访问网上邻居,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邻居,很开心,也很新奇,接着找到了“我”这个邻居,拷贝了《特洛伊片断》视频,然后兴高采烈地欣赏电影。看完以后,我问道:“这个特洛伊木马大不大?”学生说:“太大了!”然后就热烈地讨论那个木马有多大,我问:“那么这个如此巨大的木马中藏着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士兵”。我进一步启发:“这个特洛伊木马最后完成了什么使命?”有的同学回答:“隐藏在木马中的士兵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了无比坚固的城堡。”之后,我才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向大家展示了这节课的内容“计算机病毒及其特性”,通过前面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将他们的思维逐步引向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我问:通过特洛伊木马的例子,大家说说计算机病毒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很快总结出:首先具有隐蔽性,其次具有破坏性。这样一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没有直接的讲述,却让学生记忆深刻,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他们“思考”了。
由此可见,在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下使用探究教学法,让课堂成为一个网络舞台,教师做循循善诱的导演,“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课堂的主人,在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中学习,达到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增强实践能力的目标。因此,让探究教学法和网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比翼齐飞,是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冰,谢百冶.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电化教育研究,2004(10).
[2]蒋碧波,石文星.浅谈信息技术及其教育技术意义.电化教育研究,2009(11).
[3]宋晔.论网络教育中的知情整合[J].教育评论,2011(4).
[4]郝宁.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5]吴爱锐,左明章.浅谈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6]信息素养——21世纪教与学的新坐标徐汇教育信息网.
[7]李艺,钟柏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