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卓越课堂,回归生本原点

2013-04-29晏来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提质卓越师生

晏来

【摘要】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教学中有困惑的问题,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回归生本原点,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本着更加严格地要求教师,更加大力地发展教师,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原则,从课堂教学抓起,改革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减负提质 卓越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52-01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打造“卓越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为进一步深化课改成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现“减负提质”,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打造“卓越课堂”的基础性工作,关键是让师生养成良好的从教习惯和学习习惯,让教育回归人的常态生活。

一、坚持以生为本、优化课堂内外、促进师生进步

课改的深处在课堂,课堂的深处是文化,课堂改革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课堂文化的问题。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一)懂教善教的教师是课堂发展的“利器”

课堂是历练教师的土壤,教师成长是促进课堂走向卓越的“利器”。教师优秀才有学生进步,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如:我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5》这课时,不仅重视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和巩固,还让学生带感情地朗诵,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所读句子、段落的理解,并让其他学生進行评价。而且在第一课时的执教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想说,会说,不停的说。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学习氛围浓,学生思维活跃。

“让课堂回归学堂、让教师回归导师。” 重在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方向,更具本土特色,其目的是确保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体现在学生发展上。

(二)乐学会学的学生是课堂进步的“果实”

“老师,我来我来!”这是我们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顽固的病人、善良的医生、到医院探病的好友……这些角色被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场下学生捧腹大笑。原本枯燥的内容,在乐学学生的带动和老师的引导下,一堂生动有趣而又高效的课堂便产生。 “卓越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乐学、会学,最终学会。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想学的学生”,“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只有暂时找不到进步方法的学生”。 学生一开始并不是乐学、会学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让不想学的学生变得想学,习惯不好的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成为我们打造“卓越课堂”的重要命题。基于相信人人能够成才的信念,建构“生本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新课堂文化”建设的教学策略是“合作探究、少教多学”。“合作探究”是指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疑难的过程也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着力潜移默化,实现学生个体的觉悟。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合作学习效度及探究学习深度为根本,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得轻松而高效。我们在打造生本课堂中采取的“合作探究、少教多学”是一种“以生为本、以学为大”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样的策略,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处理更灵活的接口,全面提升课堂质量,实现学生乐学会学。

(三)丰富精彩的课程是课堂延伸的“源泉”

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更是要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着眼学生一生的幸福,让他们赢在终点。要让学生赢在终点,是“卓越课堂”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基于此,以建构校本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学习大厦”和“艺术基地”为途径,拓宽“卓越课堂”发展路径,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开足开全课程,来不得半点偏差和马虎。否则,就是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就是对下一代人的不负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因此,所有科目都必须认真上。

其次,结合本校实际、周边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特点等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我校就把万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竹琴加入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历史赋予我们的印迹,并把它传承下去。

第三,让教学贯穿课内与课外,跨越校内与校外,体现因材施教,实现寓教于乐。可将教材内容设计成游戏、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可将教材改编成学案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或重组,鼓励师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高效推进“减负提质”,为生命发展奠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知本是人生快事,但过重的课业负担,几乎已成为中小学生“青春不能承受之重”。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将“减负”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需要明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

“‘减负提质是以人的科学成长规律为导向,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其本质就是要以学生健康、快乐、充实的今天,去成就学生智慧、儒雅、卓越的明天;无论是师资水准的提升,还是课程内涵的升华,其根本目标都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的本质规律,以奠基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不仅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决查处补课补习现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保证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规范教辅材料使用、加强竞赛活动管理、坚持素质教育评价导向等方面严格执行市教委相关要求,更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做好“减、增、建、改”四篇文章,立足以生为本,构建多元、开放、包容、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只有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才会激发。”

在追求“卓越课堂”建设的今天,其实我们的教师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恰恰是方法,操作,是理念与行动的结合。为让理念落地,能有效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我们新一代的教师将继续沿着课改的脚步前进,不断点燃久违的教育激情,点燃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积极,学得快乐,考得满意。

猜你喜欢

提质卓越师生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