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04-29王波

考试周刊 2013年7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王波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人类文明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今天,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社会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活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可以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们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沉痛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实践成果。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导致许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对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虽然堪称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然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因此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观念只有深入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深处,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对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先导作用,因此要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生态文明,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态道德水平,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二)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加快建设强大的“天然碳汇生态屏障”,切实增强海洋、森林、草原和湿地碳汇意识,从宏观上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碳汇生态屏障”。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发展模式的绿色化,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规模化,努力提高产业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四位一体”的生态产业结构。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PM2.5、PM10)、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减排力度,推动全民治理。加强综合整治,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监管监督机制。

1.提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加大执法机构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当务之急是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可以改进罚款机制,提高罚款额度,加大违法成本,真正使罚款这一惩处手段在环境违法惩处中发挥杠杆作用。

2.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舆论和公众监督。强化执法监督,解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

(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重点技术创新。在跟踪国际新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在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发展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和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等,使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运用价格调节、加速折旧、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快落后产能技术的淘汰更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企业从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中获利,使人们广泛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效益。

(六)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引导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真正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

(七)推行市场化机制。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节能增效减碳的长效机制,以最小化成本实现节能减碳目标,同时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发展理念的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个人的力量,更加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承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人民日报,2012-05-22.

[2]冉从茂.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网,2013-04-03.

[3]马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求是理论网,2013-05-02.

[4]孙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2007-11-A.

[5]赵俊俊.中国发展.2011-08-2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