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本知识的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3-04-29张前龙
张前龙
摘 要: 针对部分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存在忽视基本知识的现状,本文对基本知识的内涵进行界定,简要说明掌握基本知识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在施教过程中怎样落实基本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第一轮复习 基本知识 提高质量
第一轮复习要求教师立足所带学生的实际,植根于基本知识的落实,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聚焦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归宿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大幅度提升,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对基本知识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此,我谈谈看法。
一、基本知识内涵的界定
学科基本知识大体包括三个层次: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和基本技巧、方法。
1.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学科体系的“细胞”,是构成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教师复习前有必要对学科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内涵与外延统一的方法、列表法、比较法、图示法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还要注意到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精挑细选相关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部分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奠定基础,并为第二轮复习时以基本概念为纽带构建知识体系或网络结构做好准备,而一般性的概念则可一笔带过。假如教师不分轻重主次地把所有概念都重新复述一遍,那么学生就无所适从、不堪重负。
2.学科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基本观点和理论是构成教材体系的骨架和支撑点。这些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需要时能够快速地再现和回忆,属于“工具性”知识,是高考常考的知识,而且多以主观题(证明题、计算题)等形式出现,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对此,教师不仅要深入浅出地透彻地分析,而且要注意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横联系,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深刻理解,还要举出典型实例(材料)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予以解析,课后提供典型题目让他们及时训练,通过运用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离开这些“工具性”知识,就谈不上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3.学科基本技巧和方法
基本技巧和方法属于“方法性”知识。这类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适合于本学科的共性的技巧和方法,适合于某些知识的个性化的技巧和方法,以及适合于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方法。第一个层次的技巧和方法应该在学科复习开始时做概括性的介绍,给予学生复习方法指导。第二个层次的技巧和方法应该落实到具体知识的分析讲解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知识。第三个层次的方法主要在运用中结合题目或实证材料进行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旦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复习和运用知识的技巧、方法,就能如虎添翼,较大幅度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有效挖掘。
二、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事实上,基本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问题是有些教师一走进课堂,却忽视了这个问题,误认为这些东西写在书上,印在资料中,甚至有详细的解析,上新课又讲过,所以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劳神费力,不如多讲点题目更实在,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功夫到自然成,熟能生巧,于是教材知识的复习犹如蜻蜓点水般被教师一带而过了。在教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很多学生忽视教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终日埋头于“题海”之中,不停地忙于做题,甚至把教材抛到一边。不可否认的是确有少数学生,通过大量做题、反复做题提高了成绩,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依赖训练提高成绩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缺少必备的知识储备,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高度重视基本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
只有基本知识落实到位,才能夯实学生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谈得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有专家指出: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是应试之基,是高考成功的“利器”和“法宝”。在这个问题上,世界著名的日本骏台学校,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该校在总结几十年办学经验时说:“如果认为我们是传授什么特殊的诀窍的学校,那就错了。建校至今,我们始终强调的都是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如果基础不扎实,怎样拼命努力也是学不好的。”一句话,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才能拥有“利器”和“法宝”,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三、基本知识的有效落实
从教师复习角度讲,狠抓基本知识的落实,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搭建好舞台——备课
搭建好舞台,才能为演员充分展示技艺提供优质场所。教师课前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是为自己展示风采搭建舞台,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更自信地在学生面前展示自我。
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落实基本知识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研究考纲、高考真题、教材、教法、学法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好复习课的教案或提纲。教师在备课时要重点考虑:每个基本知识在章节、教材和模块中所处的位置,准确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梳理与这些基本知识相关的知识间的联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教材知识;适度地挖掘教材,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让复习课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复习课的厚重感,而不是简单地“炒剩饭”复述知识;选择最佳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深入思考知识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听懂听明白;揣摩基本知识考查的角度或方式;精选典型例题或材料,侧重于分析题型的特点与要求、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领悟。教师要精选题目,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本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舞台上演绎精彩——课堂教学
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不能集导演、编剧、表演于一身。课堂应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师生联袂“表演”的场所。无论是知识的复习,还是例题的演示,不仅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而且要让学生有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机会,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复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师生共同演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无效性,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要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而且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克服教师“满堂灌”的不良做法,有利于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进而大幅度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3.舞台的延伸——课后辅导
戏唱过了,舞台就可卸去,但一节课结束,舞台还需保留,而且要延伸到晚自习辅导。晚自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用于消化巩固白天所复习的知识,处理相关作业,根据需要自主训练。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对基本知识的有效落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晚自习辅导问题上,有些教师不遗余力地占用学生时间,这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到他们对基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教师要调整策略,改变做法,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不要轻易占用。晚自习期间,教师应该在教室巡视,对学生忽视基本知识巩固和好高骛远的做法予以及时纠正,同时进行个别辅导,加强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基本知识应成为教师第一轮复习的着力点,只有基本知识落实到位,课堂复习才能务实高效,否则教师的复习就会偏离方向,学生的复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复习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牢牢抓住基本知识的复习,意味着复习课“抓大放小”,即抓住基本的知识,舍弃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从而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