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甄嬛 传》分析宫斗剧繁荣的原因

2013-04-29王敏琴

青年文学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社会转型

王敏琴

摘 要:2011年来,宫斗剧在电视荧屏风起云涌,其中《甄嬛传》更是独占鳌头,在上海本地收视率最高曾突破 9%,全国最高曾达到 1.87%,创下东方卫视电视剧有史以来的最高收视率。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们也要理性地分析它繁荣的原因:一是因其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二是自身具有可以广泛传播的形式与内容;三是它所提供的电视剧功能迎合了当下观众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转型;女性视角;电视剧功能;戏说历史;情绪宣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2

一、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

近十年来,我国先后热播过三种类型剧:2002年到2005年的革命历史剧和帝王剧,2006年到2010年的谍战剧,2011年至今的后宫剧。它们的热播绝非偶然,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同步。可以说,很难找到一种艺术形式像电视剧这样与当下中国政治及社会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1]《甄嬛传》的火爆在于其故事情节设定:甄嬛从渴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深闺女子,在面对一次次的迫害与背叛后认清形势,变成了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的深宫女人,最终铲除异己、登上了后宫权利的顶峰。甄嬛的“逆袭”支撑着这个时代的小资产阶级、白领甚至是“屌丝”关于成功的幻想,精准地刺痛了时代的神经。不管是置身现代明争暗斗的办公室,还是穿越到杀机四伏的后宫,甄嬛所代表的是这个时代里每一个在底层苦苦奋斗的人的想象。而十年来,人们对于成功的想象,从坚毅顽强的帝王、军人和隐忍机智的卧底、地下党等男人形象转换成深谙权谋、挣扎生存的女人形象,从个人奋斗、家国荣耀、建功立业的开拓者转换成仅为一己之利、不择手段求生存的臣服者。可以说,这场“成功的臣服者”之梦宣告了“成功的征服者”之梦的破碎,揭示着我国社会现阶段从自由竞争的迷梦走向权力垄断的转型——从自由与解放的梦幻中惊醒,不再相信人定胜天的神话,转而臣服于现有的垄断和集权秩序,不再反思和批判这种秩序,更不幻想打破秩序,而是在秩序内谋求通往秩序顶层走的路。

二、自身的形式与内容

(一)形式

首先,在人物的设定上,宫斗剧的主角们都是美丽的女子,且在后宫的环境中大多数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也符合了女性在人们的价值观中的弱小、需要保护的想象和预期。姣好面容、弱势地位,使得剧种人物能够轻松得博得人们的同情,自卫、甚至是以恶制恶的恶毒也显得合情合理,不仅易于被观众接受,还可以得到赞扬助威。

其次,《甄嬛传》以画面的精致、礼仪的考究和文艺味十足的台词,在电视剧的观赏价值上做足了功夫,在展现正剧的精致风格的同时又绚丽时尚不显沉重乏味,迎合了追求小资情调的都市年轻人对贵族奢华生活的向往。造型上,花园的石桥流水、各个季节的绚烂鲜花、金碧辉煌的后宫装潢、演员们细腻大气的妆容和考究的服饰使得画面格外绚丽精致;君臣、主仆、夫妻、妃嫔间的叩拜礼仪也无一遗漏地处处展现着,让观众在每一个细节中感悟天家威严和森严规则;台词更是十分用心,仿古人之风,引经据典,语速不急不慢,语意回环往复,陌生感和新鲜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音乐上,剧中《凤凰于飞》、《红颜劫》、《采莲》等音乐极具古风古韵,音乐选用为电视剧增色许多。

(二)内容与思想性

跌宕起伏的情节,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是宫斗剧最大的卖点,而《甄嬛传》可以说是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后宫政治斗争之大成,并且一反往日后宫题材电视剧所行“慕古”之风,将它们美好的外衣撕裂,把美的幻想毁灭,把封建制度下的糟粕和被扭曲的人性的丑恶面呈现出来,体现的是对封建皇权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导演郑晓龙在被问及拍摄《甄嬛传》的初衷时说到:“我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甄嬛传》中悲惨的人物命运感受到强烈的批判精神,不再把阴暗吃人的宫廷当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宫廷戏误导想穿越回到古代。”[2]、基于这样的初衷,《甄嬛传》没有简单停留在揭露层面,而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批判性。

三、电视剧功能与观众需求

(一)审美功能:视觉审美与悲剧审美

电视意识形态是一种美学意识形态,直观地作用于人的感性层面。[3]电视剧自身的特征使得它具有审美的功能,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享受,是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活动中难以被替代的形式。《甄嬛传》中,其精致的造型、精湛的表演、考究的台词和凄美的音乐等一切华美的外表下,讲述的是一个在杀机四伏中机关算尽、却没有实现初衷,这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如甄嬛初入宫时心心念念的最大愿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与片尾曲《凤凰于飞》中的唱到的:“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得非所愿/愿非所得/看命运嘲弄/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的对比,都是甄嬛一生的心事,细细品味,令人动情动容。

(二)社会功能

电视剧除了自身具有审美和娱乐功能,还承担着情绪宣泄、心理补偿等社会功能,通过对日常的再现、挖掘、想象和创造,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面貌、社会现象或是一定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

“宫斗剧”作为历史戏说剧,其对历史的“戏说”,不是讲述历史,而是利用历史,通过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完成文本叙事。在这里,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焦虑等情绪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释放。“宫斗”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白领们借对历史的想象发泄对现实处境的看法的最佳方式。首先,《甄嬛传》中,甄嬛以第一讲述人的身份,代表着观众的视点、利益和价值观,使得观众自觉地站在甄嬛的角度来揣摩后宫世界的游戏规则,就像置身于一场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游戏之中,随同甄嬛一个圈套接着一个计谋的胜利来获得斗争的快感、智力快感和以恶制恶的报复性宣泄的快感。甄嬛的亲身经历验证的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令观众在体验残酷中宣泄自己的压抑与焦虑情绪。其次,传播学中认为,观众看电视不是单纯、无心、被动的过程,人们会对照媒介讯息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会对媒体抱有一定的期望,例如希望从电视剧中学到日常生活经验,盼望从剧情中再次印证自己原有的信念、处理问题的方法等。[4]观众通过剧情印证了自己在生活中以恶制恶的价值选择,获得了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争斗与不择手段的合理性的解读,释放了人性中关于恶的超常体验。第三,对于男性受众来讲,女们宫斗里的“暗斗”与男人之间的“明打”迥然不同,女人心思细密,手段也更加阴险毒辣,在看腻了硬汉式的真刀真枪的争夺时发现了“宫斗”这一个更加凶险的斗争方式,也会引起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也能获得一种“隔山观虎斗”的宣泄快感。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宫斗剧应势而生,是时代的产物,其自身的形式、内容和传播特点以及发挥的电视剧功能和对观众需求的满足使它能够在影荧屏获得繁荣。

注释:

[1]、张慧瑜.《后宫甄嬛传》的文化启示录[J].艺术广角.2012(5).31

[2]、唐蓉.郑晓龙:批判精神是我最希望观众读解到的. http://culture.gmw.cn/2011-12/21/content_3220259.htm.2013-3-25

[3]、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黄会林.年度“影视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调研分析报告(下).现代传播.2011(11)

参考文献:

1、余锐.宫斗剧传播问题探析[J].青年记者.2012(9).6-7

2、张慧瑜.《后宫甄嬛传》的文化启示录[J].艺术广角.2012(5).28-33

3、孙佳山.多重视野下的《甄嬛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27-35

4、刘晔原.“宫斗剧”的文化视点反思[J].当代电影.2012(7).136-137

5、刘丽文.《历史剧的女性主义批评》[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6、袁帅.人们为何对宫斗戏情有独钟——《甄嬛传》大热的背后[J].神舟杂志.2012(19).85-87

7、钟颖.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意义及其受众研究[D].四川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社会转型
开放与短缺: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中的高层住宅——以重庆白象居为例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女性视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水与火的缠绵》的女性视角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论严歌苓作品的女性视角
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