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之新课程改革
2013-04-29杨新颖
杨新颖
摘 要:中国教育在不断地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本轮课改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包含新课改,新课改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新课改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倡导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必然归属。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按学科和行业设置专业的现象,专业面狭窄。在高职高专院校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在高校不断扩招后,就会导致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蹈有些国家“毕业即失业”的覆辙,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要。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三个任务需要强调:
一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三是素質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师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要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再次,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另外,还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改的背景
1999年正式启动的“新课改”,其改革背景如下:
(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然将聚集到教育上来。
(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非改不可的原因在于: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
2、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二、新课改的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过去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在新课改模式下,要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升学取向的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调整课程结构以及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有效的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脱节的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是加强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开展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高校应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若干,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模式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新的评价考试制度
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将评价看做一个系统,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利用学生档案袋记录、评价其成长将是今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新课改的教学观
(一)重视过程
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给予学生一些质疑、比较和判断、分析、综合等认知活动,以丰富多样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渐进培养起来。
(二)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情感。新课改强调教学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其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理念和人格的培养。
四、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倡:
(一)自主学习
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或全校交流。增进认识与理解,从而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学团队合作意识。
五、新课改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
结束语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增强国民的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党和国家从民族的利益和命运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新课改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河南省教师教育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