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夜,我漫步在涅瓦大街

2013-04-29李声权

世界文化 2013年8期
关键词:叶卡捷琳娜涅瓦列宁格勒

李声权

圣彼得堡每年6月下旬至7月初的“白夜”亮如白昼,美若梦幻。我是青年时代从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同名电影《白夜》中知道这一自然奇观的。也正是这个缘故,我便选择仲夏时节来到了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圣彼得堡。7月3日,我在圣彼得堡的第一天。当天晚上,我们前往斯莫尔尼音乐厅观看了圣彼得堡“巴加季察”哥萨克歌舞团的民族歌舞表演。演出结束已是10点钟光景,走出剧院,我不胜惊讶:照理说应是夜色深沉,灯火通明,但外面依然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啊,这就是圣彼得堡的白夜,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白夜。正如普希金在他的叙事诗《青铜骑士》里所描绘的那样:

不用点灯,写作或读书,

我清楚地看见条条街路

在静静地安睡。我看见

海军部的塔尖多么明亮。

(查良铮译)

回到宾馆后,我没有丝毫睡意。本想出去逛一逛最繁华、最热闹的涅瓦大街,但是毕竟夜深了,况且又是初来乍到,便只好作罢。涅瓦大街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从列宁的著作中知道的,列宁在书中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的道路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这句话,说明革命是曲折的,而不是一帆风顺的。涅瓦大街全长4.5公里,宽25~60米,起于海军部大厦,依次穿过莫伊卡河、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丰坦卡河(喷泉河),止于涅夫斯基修道院(起义广场至涅夫斯基修道院这一段习惯上叫老涅瓦大街)。这条古朴的大街完好地保留了18~19世纪的城市风貌,街道两旁华丽典雅、宏伟壮观的古老建筑鳞次栉比。银行、豪华宾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餐馆酒店、咖啡厅、夜总会应有尽有,教堂、博物馆、画廊、广场、影剧院、音乐厅、图书馆、图书大厦、文化名人故居、纪念碑、历史古迹比比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条街上浓烈的商业氛围里还能嗅到清醇的文化气息。虽然白天几次经过此街,但都是乘车而过,不曾细看。好在次日晚上没有安排集体活动,于是我再次萌生了白夜游彼得城的念头——漫步涅瓦大街。

我们下榻的莫斯科宾馆正好坐落在涅瓦大街的末端(对面是涅夫斯基修道院)。从宾馆一出门就是涅瓦大街了。已经是晚上9点40了,可是太阳并没收回自己的万道金光,仍然慷慨地照耀在街边整齐的屋宇上,仿佛给它们涂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油漆。路宽且直,而车少人稀,格外安静。约莫半个多小时,我便来到了起义广场(原符印广场,十月革命后改为现名),这里人渐渐多起来,也热闹起来了。广场周围是莫斯科火车站、地铁站、“十月”宾馆等建筑,而中央是高大的“英雄城市列宁格勒”方尖碑。这座碑是为纪念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周年(1985年5月9日)而建立的。碑身系五面体花岗岩石柱,总高36米,犹如一柄巨大的棱形刺刀直插云天。碑顶上有一颗金黄色的大五角星。碑下部五个面装饰以精美的铜浮雕:对着涅瓦大街的碑身正面浮雕是一枚列宁奖章和“英雄城市列宁格勒 1941—1945”字样,其余四幅以“封锁”、“后方支援前线”、“进攻”、“胜利”为主题,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红军和市民打破德国法西斯900天封锁,保卫列宁格勒的英勇壮举;而在浮雕上方,碑身为一个美丽的铜花环所围绕,表达了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老涅瓦大街到此终止了,代之以繁华热闹的涅瓦大街西段。我游兴不减,继续前行。过马路时恰逢红灯闪烁,行人都站在路旁等候,尽管此时无车辆通过。走了一刻钟左右,便来到了圣彼得堡市最古老的一座桥——阿尼奇科夫桥(1715年,由米哈伊尔·阿尼奇科夫中校工程师的驻军修造,故此得名),这里的人可真不少哇,过路的、看景的、摄影的,川流不息。这座桥最初是木桥,后经多次重建,现为三孔石桥,桥宽37米多,桥长近55米。19世纪中叶,先后在东西桥头两侧放置了卓越的雕塑家彼得·克洛特创作的四组“驯马”铜雕。艺术家把人和马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生动地再现了驯马的几个惊险场面,驯马师凭着惊人的力量、勇敢、意志将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征服了。卫国战争爆发不久,政府便派人将塑像从花岗岩底座上拆下后运到阿尼奇科夫宫近旁的花园里埋起来了。1945年5月胜利后,四组雕像重新回到了阿尼奇科夫桥的底座上。战争期间,仅有一个底座遭到德军炮击留下了弹痕。为庆祝圣彼得堡建城三百周年,2000年,对阿尼奇科夫桥进行了修复,但是底座上的弹痕保持原状未予修复,作为对伟大卫国战争的纪念,提醒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要忘记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现在,阿尼奇科夫桥的“驯马”雕塑已成为涅瓦大街的象征,来此观光的世界各地旅游者络绎不绝。

我站在桥上望着白夜下的丰坦卡河:东岸的房屋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河水静静地流淌,游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此时,我忽然将目光投向那一排斜阳夕照的楼房,心里猜想哪一栋是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生前住过的。也是一个列宁格勒的白夜。音乐家的窗户敞开着,他看见房子前面的丰坦卡河边聚集着一群合唱队的青年,兴高采烈地唱着“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当年,列宁格勒的市民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而自豪,因为索洛维约夫是土生土长的列宁格勒人。许多列宁格勒人写信给他,建议把歌名改为《列宁格勒的晚上》。诚然,索洛维约夫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认为涅瓦河畔这座城市的建筑本身就是由优美的旋律构成的。他深情地说道:“我爱我的城市爱得神魂颠倒。列宁格勒是我的创作主题,列宁格勒是我的眷恋,列宁格勒是我的骄傲。”尽管如此,他也没更改歌名,因为莫斯科是祖国的象征。

过了阿尼奇科夫桥,几分钟就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广场旁边三三两两的人群或在林荫下散步,或在长椅上小憩。广场中央矗立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碑,正面对着涅瓦大街,两侧分别是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和阿尼奇科夫宫,后面是亚历山德拉剧院。碑建成于1873年,总高14.9米,铜像4.2米,底座10.7米。叶卡捷琳娜二世身披长袍,头顶桂冠,脚前放着俄罗斯帝国皇冠,胸前佩戴圣安德烈勋章,右手持着权杖,目视前方,面露微笑,尽显雍容华贵。在女皇雕像下的圆底座上环绕着九尊雕像,都是她执政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将领、科学与文化名人,如军事家兼政治家格里戈里·波将金、元帅彼得·鲁缅采夫、统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诗人加夫里尔·杰尔查文、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院长叶卡捷琳娜·达什科娃等。

在圣彼得堡民间有一个关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碑的传说。举行奠基仪式时,有一位贵妇人走到基坑前,问这里要修什么。工人回答,建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碑。她听后便从手指上把镶有一颗大宝石的金戒指取下来丢进了基坑里,表达对女皇的崇敬和爱戴。见此情景,出席奠基仪式的达官显贵、名媛贵妇以及过路的人纷纷效仿,也将随身的耳环、戒指、胸针、镯子、项链等贵重东西扔进基坑。据说这些宝贝至今还埋在纪念碑底下。

这时,我看了看表已是11点钟了。考虑到时间太晚,不能再“漫步”下去了,虽然前面值得一去的地方还不少。可不是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浪漫爱情小说《白夜》里的主人公“幻想家”和娜斯坚卡就是在格里博耶多夫运河(那时叫叶卡捷琳娜运河)的一座桥上相识、相知、相爱的,可突然间命运之神却让漂亮的娜斯坚卡与“幻想家”分手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现实,“幻想家”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真诚与善良:娜斯坚卡,“愿你的天空万里无云;愿你那动人的笑容欢快明朗、无忧无虑;为了你曾经让另一颗孤独而感激的心得到片刻的欣悦和幸福,我愿为你祝福!”(荣如德译)

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广场出来踏上归途。广场外铁栅栏旁的人行道上,有好几个街头画家一字排开,生意挺红火的。我便凑近一个画摊,看见小凳上坐着一位十分清秀的少女,白夜里更添几分妩媚,恰似“北方天空的女儿”。画家正在努力地“复制”她的美貌。街上许多商铺还在营业。我顺便逛了一家旅游品店,东西真多,但价钱不菲。路旁的餐饮酒吧座无虚席,从旁路过,听不到食客的刺耳喧哗,只能闻到咖啡的扑鼻清香。路上,我看见几处广告牌上都写着“笑一笑吧,生活是美好的!”这和我们国内的一条广告语“幸福不能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愿人们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那晚,正好是我国农历五月十六,可惜没看见月亮。其实,白夜里也有月亮的,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勃洛克就亲眼目睹过那美妙奇幻的景色:

白的夜,红的月亮

在蓝天上浮起。

虚幻而美丽,她在游荡

倒映在涅瓦河里。

我预见,我也梦见

秘藏的愿望就要实现。

莫非吉祥就藏在其中——

红的月亮,静的喧声?……

(飞白译)

猜你喜欢

叶卡捷琳娜涅瓦列宁格勒
隔桌对谈
俄列宁格勒一期2号机组永久关闭
俄列宁格勒二期2号机组即将装料
圣彼德堡宫殿
“密涅瓦”号潜艇,法国“找了51年”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125克黑面包打垮希特勒
美丽的白夜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二十三)德意志血统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罗斯建造新型登陆舰代替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