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2013-04-29康淑真

青年文学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康淑真

摘 要:传统的历史教学一直专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个体人格品质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考试、做题,而缺乏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建设。所以笔者认为,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应该与学生的人格教育密切结合,贯穿于整个的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我们知道,所谓的素质教育首先应是对人的教育,其核心是对人的思想品质的教育与人格的培养。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基础教学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那么,什么是人格,什么又是人格教育呢?传统的历史教学对人格教育有什么影响?历史教师又应该如何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呢?多年的从业经验让笔者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与人格的培养,使其自身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基础教学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多年的从业经验让笔者得出以下两点:

一、利用历史学科的人文魅力感染学生,促进人格培养。

人格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完善人格、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的教育过程。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执德而教,信道而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对学生适时进行人格教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格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此外,在现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并能用正确的道德准则,对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给予准确的判断。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问题是高考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发展。所以,在重利短视的现实面前,素质教育又变成了变相的应试教育。为了追求分数,教师绞尽脑汁的给学生教授各种记忆方法、解题技巧。高考要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高考不考什么,老师就一点也不涉及。

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更是急功近利的学习,为应付各种测试和高考,只学对自己有利的,其他的学科知识一点也不愿意努力。作为老师应该明白,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室不是工厂,而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海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教师的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整理心情的镜子。另外,教师还要用自身人格和威信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人格的力量是伟大而无穷的。像周恩来总理,他的人格魅力,令世界折服。而教师之与学生也是如此。当一位有威信、受人喜爱的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当一位学生害怕、令人厌恶的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情绪低落,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在教学中,用正面人物、正面形象影响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历史人物的介绍与分析,力求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心中所涌现的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不怕牺牲的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支柱,谭嗣同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临刑前写下豪迈的诗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革命先驱瞿秋白被俘后,面对敌人凶神恶煞般地逼问,坦然回答:“人爱自己的历史,胜过鸟爱自己的翅膀,请不要撕破我的历史。”不管敌人是威逼还是利诱,瞿秋白始终保持沉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懼。谭嗣同、瞿秋白流血牺牲的精神,使我们的感情都得到了升华,体验到革命先烈为改造中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之可贵。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得到道德的才识,因为历史学家治史常常给人以道德的教训,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道德的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所以用正面人物、正面形象与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和这些人物进行对照、向道德范例靠近或认同的愿望以及积极向往的情绪状态。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完善人格素质。

令人遗憾的是,高中教学要求中,多的是冰冷的分析、评价。往往会让学生忽略那曾经热血沸腾,曾经慷慨激昂、忧国忧民,曾经流血不悔的生命。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在资源、环境、道德风尚等方面暴露出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大学生药家鑫因车祸杀人、留日学生为了钱竟然机场刺母等事件,严重暴露了教育的道德缺失。究其根源,乃是教育上长期以来缺乏人文内涵,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对社会、伦理、生态、文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李大钊说:“欲得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正确的历史观”。优秀的历史老师要懂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事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英雄观教育;通过对重要艺术家以及其作品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文学名著中所创造的正面人物艺术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在真、善、美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通过历史知识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总之,历史教学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也可以说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则。但历史教学要有情感渗透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内化性——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所以说,历史教学应尽快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要与人格教育紧密结合,把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放在首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历史教育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