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村商业“鬼”话

2013-04-29安钟汝

商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封门瘦马神农

安钟汝

封门村火了,四方猎奇者纷至沓来,硬是在深山老林中踩出了一条奇异商路。草根商业如村口的荒草一样悄然疯长。但是谁又知道,这里能热闹多久?

捉“鬼”

封门村火得蹊跷。

月黑风高,光怪陆离,间杂低泣哀鸣之声。这是传说中的封门村。加上莫名出现的空棺材、太师椅,以及所谓与新疆罗布泊双鱼玉佩恐怖事件齐名的1963年封门鬼脸,使这个已经废弃三十多年的荒村变成了“中国第一鬼村”。连电影公司也被吸引,2013年竟然有2部以封门村为主题的电影上映。惊悚电影无疑又巩固了传奇,众多游客开始计划封门之旅。

《商界》记者怀疑,这一切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商业包装和炒作。为了一探究竟,2013年6月底,记者联系了屡屡在封门事件出现的主人公——“瘦马”,一同踏上了探访“中国第一鬼村”封门的路。

瘦马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进入封门了。这个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的村落,深藏于太行山密林之中,原本属于山西,1956年划入河南,归属神农山风景区。瘦马表情神秘地对记者说,每次来到这里都会遇到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我们不信邪地走上盘山公路,汽车行至一半时,前方山体突然崩塌,一堆石块从山上滚落下来。司机本能地躲闪,汽车底盘擦过一块山石,油箱被划破。我们只能滞留深山。幸好护林员下山路过,我们才得以脱离困境,最后到达了封门村。

与很多网友的描述一样,村中已无居民,荒草顺着残垣断壁攀爬,湮没了门窗,另有虫鸟长鸣如泣。在这里,记者遇到了长居封门一带30年的沁阳市林业局副局长李迎建,从他的叙述中厘清了一些灵异事件的故事原型。

封门村本叫做风门村。在农耕时代,这里的人们自给自足,生活安详宁静。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子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贫穷。为了生计,当地人开始疯狂砍伐树木。经济稍微好一点以后,村民计划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而因为村民前度滥砍滥伐严重破坏了植被,路刚刚修到村口,就遭遇泥石流,路基被冲毁。而这时,一个砍伐过树木的年轻人重疾去世,更加让村民恐慌。有村民哀叹:老天真是要封了风门的活路。此后“风门”就传成了“封门”,再以讹传讹,“封门绝户”的说法开始流传于外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封门村一带划归太行山自然保护区,政府要求村民搬离,正好迎合村民意愿。村子成了无人村,更加重了封门村的神秘感。

尘封三十年后,这个村庄被驴友发现,村中的空棺材、太师椅都被赋予了神秘气氛。驴友加上自己的心理感受,形成文字,冲击着千万网友的猎奇心。

李迎建曾在封门生活过十年,对封门被传成鬼村有点生气。他说太行一带,像封门这样的村庄有很多,因为交通不便,与现代生活脱节,成了无人村,封门只是这些普通村落中的一个。记者也多方询问,确实没有一个公司或组织刻意在幕后推动。

正当记者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发现破灭的“鬼”传说只是前奏,纷至沓来的探险者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续写鬼村传奇,现代文明与深山荒村之间被踩出了一条奇异商路,改变着涉及其中的人和事。草根商业如村口的荒草一样,在深山老林中悄然疯长。

见“鬼”的人都发了

“猎鹰”是焦作本地的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总策划,也是对封门最为熟悉职业户外领队之一。和瘦马一样,他多次进入封门。每次从封门回来,他都会把在封门的经历在网上写出来。

猎鹰在一个帖子里写道,有次他们一行20余人在通往封门的逍遥河谷露营,一女队友半睡半醒中感觉有人喊她,惊醒之后,感觉一直有人在自己的帐篷附近游荡,似乎想要闯入帐篷,当她硬着头皮拉开帐篷,竟然发现营地空无一人!第二天,该队员精神恍惚、哭闹不止。

这篇帖子引发上万的转载,成为很多网友“研究”封门的珍贵材料。不知是否是在故意迎合网友的胃口,猎鹰推出了多则惊悚的封门经历。帖子出名了,猎鹰也跟着出名了。作为一系列封门诡异事件的亲历者,他发现了新财路。

记者曾联系猎鹰,希望获得他对采访的支持。猎鹰开价2000元。为了表明自己的专业性,猎鹰还通过电子邮件给记者传来了一篇新出炉不久的封门遇鬼经历,内容更加曲折恐怖。为了吸引记者实地前往封门,一些关键情节全部以省略号代替。

猎鹰走红之后,也顺便带动了自己的主业。猎鹰户外俱乐部把封门作为重点推荐线路,每年能接到几十个业务。猎鹰自己名声鹊起,户外俱乐部价位也上了一个档次。记者对比焦作本地户外俱乐部报价,一条西藏线的户外活动,揽月户外报价2600元,骆驼户外2650元,还有一个户外仅收2300元,猎鹰户外要价2980元。

正当猎鹰在网路上连连发出劲爆网帖时,瘦马也奔波于各个电视台,讲述着相似的封门遇“鬼”故事。但瘦马从来没有直接要过一分钱,他总是以配合姿态出现。所以很多电视台更乐于与免费出场的瘦马合作。

瘦马相继参与了江苏卫视、央视等电视台高收视率节目的录制。借力这些强势媒体,瘦马的名气很快超过了猎鹰,几乎成了鬼村代言人。如今,颇有名气的瘦马在国内最大的户外网站谋得要职,并在筹划一次全球性的户外高峰论坛。

然后,更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也掺和进来,希望蹭到一口鲜汤。通往封门村的路被网友称作“户外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两侧,随处可见户外俱乐部做路标用的红布条,而布条上都有沁阳特产店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复活的云台村

户外运动俱乐部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猎奇者,从沁阳去往封门,一般需要一整天,食宿就成为一项重要需求。处于必经之路上、距离封门最近的村庄云台村同样火了起来。

云台村本也是一个被弃的荒村,村民已经被政府组织搬离,居住在沁阳市内。现在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又悄悄搬了回来。

这个保留着原始形态的村子,仍是由石头房子、木质窗户组成,没有明显的现代化修饰。但很多院落已经被收拾得井然有序,前面挂着住宿、面馆等招牌。本性朴素内敛的村民,也慢慢变成了精明的生意人。

在一个婆婆开的面馆,记者亲见一位客人消费了二百多元。这位客人先是要了一碗面,刚吃了一口,就惊呼鲜美,问婆婆是加了什么材料,婆婆便向客人介绍了神农山一带特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说自己的面就加入了怀药精华。客人忍不住要买,婆婆说这东西是自家用的,没多少,不卖。客人加了价,反复恳求才如愿以偿。其实,四大怀药在神农山一带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东西,村民家里都有出售。

这还不算厉害的。村里经营小旅馆的那位老板更是能说会道,上下五百年,上天入地,硬是把自己的大通铺提升到文化产业的档次。什么这是太行八径的特殊住宿文化,住他的店不是住店,而是一种文化体验。

其实这家旅馆只有两间房,为了腾出更多的地方接待客人,所以不留套间,二十平方米的面积硬生生地挤进了四张小床。

旅店老板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他以前在市内打些零工,每月只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现在回迁云台开旅馆,每个床铺收20元,住满就有160元的收入。每周都有五六百元的进账,加上饮食,可有近一千多元的收入。按月算起来,是在市区打零工的两倍。至于会不会把旅店做得更大,老板就没有仔细想过了。

更多的村民们开始做生意,无非都是吃、住、行的雷同业态,让寂静许久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甚至显得拥挤。

另一位淘金者“飞镖”是山西的一个职业领队。以前,他每个月都能接到两个前往封门的带队任务,每趟都能赚到一到两千元的带队费。而现在,封门更火了,他的任务却越来越少。最后一次前往封门村,他在村口看到了当地村民留下的带队广告,才知道自己的生意被当地的村民“挖”了。

为了摸清对手的手段,他冒充游客联系到了带队村民,为了弄清对手的实力,他选择了强度最大的线路——从云台村到封门,一路羊肠小道,步步惊心,除了提防脚下松石滚落,跌入悬崖,还要拿根棍子打草惊蛇。而带路的村民在崎岖的山路上健步如飞,三个小时的山路,两个小时就赶到了,并且,仅仅收了50元钱——飞镖从云台到封门的领队费要200元。

为了争生意,飞镖提供了增值服务。由于他长期带队在太行山区活动,和一些景区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他带入景区的游客可以获得“免签”的优惠。

没多久,村民也推出了“增值服务”。凭借自己的地利、人和的优势,村民也为游客推出了免费游玩服务,并在食宿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飞镖执拗劲上来,觉得自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被这些村民打败呢?他开始联合当地的一些宾馆、酒店做促销,自己为游客提供免费的领队服务,只从宾馆拿拉客提成,收入反而增多了。

没想到村民居然来了招釜底抽薪,直接拦路收费,名曰垃圾清理费,虽然没得到当地村镇承认,但很多游客确实遇到过收“买路钱”的村民。

出路何方?

河南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刘隼对这些师出无名的费用很恼火。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神农山相关题材的影片制作。最近,因为封门事件的热炒,他们也在筹备一个叫《封门摇钱》的电影,刚刚进入拍摄,就遇到村民向他们收取费用。最后,刘隼不得不选择在其他地方取景。

刘隼对记者抱怨,不管是对影视公司还是对驴友,村镇方面现在收费就是杀鸡取卵。

但在这片刚刚启蒙的野蛮商业丛林,大家盯的是利益,自然乱象纷呈。除了游客资源,封门传说也成为紧俏资源。

据猎鹰估算,近两年,仅猎鹰俱乐部就接待了十几家媒体,封门题材的节目已经严重同质化,谈来谈去,总是指南针失灵、帐篷外的脚步声、太师椅、空棺材……为了保证收视率,一些电视台开始出钱买断一些经历者的采访权。更有甚者,开始对封门话题进行“原创”。

瘦马告诉记者,自己在参与某收视率很高的地方卫视节目录制的时候,电视台提前设置好了遇鬼情节,让一个女孩深夜在帐篷狂叫,表示自己被人卡了脖子,并在脖颈上“原创”了抓痕。

正当各个利益相关者费尽心机争夺鬼资源的时候,一个传言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神农山景区已经“瞄准”封门,准备包装封门收取门票。村民及职业领队们,包括瘦马在内,都以“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当然,他们是在为自己未来财路的担忧。

神农山风景区管理局,真的是想捡这个“便宜”吗?

周新秀是神农山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负责景区的宣传推广工作。最近。在接待媒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她为难的事。

一个月前,两家媒体同时到达神农山风景区,目的地都是封门。一家是中央级媒体,另外一家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市场媒体。在饭局上,两家媒体的记者因为对封门报道态度不合,争吵了起来。那家中央级媒体认为,应该把封门的鬼“赶跑”,不要把封门搞得那么神秘,能解释的东西就请专家解释,不能解释的东西就不要去说,因为鬼是迷信的东西。另外一家媒体反驳:鬼也是一种文化,作为景区,只要正确引导,封门照样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人文景观,拉动旅游业,你们不也是冲着鬼来的吗?

实际上,这种争议伴随周新秀很久了。鬼文化,确实与神农山风景区的主流文化相悖。尴尬的是,景区一心打造的神农山风景区一直不温不火,意外走红的封门村喧宾夺主——封门村一系列“灵异”事件使云台山的游客数量大幅度提升。2012年云台山共接待游客5582万人次。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27.8%。

具体要怎么搞?或许可参考某部电影的策划:该电影的首映式在午夜举行,“诚邀有胆子的4位外乡勇士,与16位不存在的封门村村民一起观影”。参加此次首映式的网友抵达封门村之后,先是进行参观,看完影片首映后,就入住封门村“鬼宅”,睡封门村“鬼炕”,并体验夜半鬼脸“叫醒服务”,整个一个“封门村恐怖版农家乐”。为了减少人气儿,策划方派去的接待、放映人员都只有一个。结果不少网友争相报名,其中还不乏女性网友。但周新秀担心,若换做旅游局这样大张旗鼓地打“鬼”牌,真的合适吗?上级还没有指示,她也拿不准。

对于封门村这个刚刚萌发的商业小世界来说,随着“鬼”故事的透支,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规划推动,网络热点将转瞬即逝。这股旅游热潮还能支撑多久,确实是个未知数。

猜你喜欢

封门瘦马神农
沉管临时端封门结构水密施工技术
大连湾海底隧道端封门方案优化分析
异型沉箱钢封门封仓安装技术的应用
箱涵式沉箱浮运安装施工技术
神农鞭药和尝药
远眺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西风瘦马,残阳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