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影像艺术与大学精神建设的研究
2013-04-29熊晓洁
熊晓洁
摘要:大学精神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锐影像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正日益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在高校开展新锐影像艺术教学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建设。
关键词:新锐影像艺术;大学精神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什么?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培养和塑造有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大学在传授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内在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多种影像技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课程,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中广泛开展新锐影像艺术教育对于构建大学精神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精神建设的迫切性
2012年复旦大学投毒案悲剧的发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文明以尊重生命为起点”的思考。“大学精神怎么了!”人们再次痛心的发问,人们开始质疑这些“天之骄子”的精神世界的遗憾与残缺。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却似乎应该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如果在大学里连生命都岌岌可危的话,又何谈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当前这个时代是一个面临文化、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都同时飞速发展的时代,也似乎是最缺乏“大学精神”的时代,其中的原因复杂深邃,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时代大背景的造化,也有建设快速发展经济的副作用。“大学精神”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匮乏,让高校教育者们以及关心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学精神”的迫切性,以及致力于各种途径加强和重视“大学精神”的重建。
二、新锐影像艺术课程在大学精神建设中的作用
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多种影像技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课程。多种影像技术包括摄影(Photography)、录像(Video),电影(film)等技术,当前,综合多种影像技术“已成为影像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当代艺术家乃至于普通百姓的一种主要表述途径。”
(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問题,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一是基本停留在课堂、实验(实训)室,理论与实践环境脱节,故形不成完整的认知过程,而完整的认知过程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得以丰富、深刻,才能得以实现,特别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摄影过程中的技术感觉,更是要在现场环境中才能获得与提升。二是综合多种技术在内的新锐影像艺术只有在实际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深刻了解其技术要求并练就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三是由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常常是现有教学环境难以满足的,需要到课堂外历练。因此,只有课内课外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也符合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新锐影像艺术课程不仅能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与德育、智育等相结合对于推进心理素质教育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课程,要完全掌握不太容易,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优缺点展现出来,再经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自我改造,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一定时间之后,他们往往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进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时,会认真总结,并举一反三,把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做事的方式等带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甚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一来,将有助于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并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之一,因此,我们说,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精神构建的,体现出“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高校的扩招,九零后学生中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学生孤僻冷漠不善于交流、整日沉溺于网络、身体素质普遍偏差、缺乏交流与团结合作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已经不再是单独个别现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非常普遍。大学既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又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新锐影像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树立国家主人翁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走入人群,与人交流,细心观察,创作出好的新锐影像艺术作品。实践证明,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程。
三、进一步发挥新锐影像艺术课程 在大学精神建设中的作用
(一)合理布局课程内容,培养责任感,促进大学精神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的精神文化建设,其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大学精神建设离不开社会发展进程,大学必须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避免人才的培养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大学就有必要走出纯而又纯的象牙塔,以全新的社会关怀姿态接触社会,为大学精神增添更加务实的因素,也为大学的自身发展产生新的生长点。具体体现在大学各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笔者以为,一是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就有必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让学生有时间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的新锐影像艺术系列课程,如《摄影基础》,总学时 64 ,其中实践课时42 ;《数字摄影》总学时64 ,其中实践课时42 。这种安排,既让学生有时间掌握一定的摄影(Photography)、录像(Video),微电影(film)等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能够深入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和能力。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影像艺术创作者的眼睛,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受社会文化,反应生活之酸甜苦辣,体现社会关怀和责任感。可以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安排一个个创作题目,如《留守儿童》、《游戏群》、《城市印象》等,让学生以写实的风格用摄影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走出校园,走向真实社会,用人文关怀的精神体会与感悟,深入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种种联系,主动发问,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和思考的能力。三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适应社会并不等于课程内容完全被社会所同化。社会发展更注重现实性、功利性,而大学的发展却必须突破现实的功利性,因为知识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新锐影像艺术课程内容要遵循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保持自己一贯坚持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充实具有时代性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素质,促进大学精神建设
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特质之一,一所大学的创新精神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素质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通过培养出来的学生体现出来。笔者认为,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一所大学的精神,首先要看的却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因为,离开大学生,大学精神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大学精神的建设首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建设。新锐影像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强调创新的课程,体现大学精神的特征。在学习新锐影像艺术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被动思考的局面,从兴趣入手,积极引导,摆脱束缚,不仅了解新锐影像艺术的观点、理论等,重点在于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体现学生创新能力。事实上,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学习摄影、摄像等,90%的同学也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学会记录事物的方式,尤其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更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和对生活现象的种种思考,他们综合的运用影像的各种方式,摄影、摄像、微电影(DV)等等,充分展示自己对新锐影像艺术、对社会的思考,积极求新、创新,诠释大学之精神,这也反映出新锐影像艺术对大学精神建设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发挥新锐影像艺术的作用力,提高校园文化的社会辐射力度,促进大学精神建设
大学精神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文化辐射的过程。大学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大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对社会做出直接贡献。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鲜活的表现形式,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过去,人们只把校园文化看成大学自己的事,今天,随着大学校园的开放并逐步融入社会之中,校园文化就与社会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校园文化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摄影理论研究者玛丽.沃纳.玛利亚在《摄影与摄影批评家》中对摄影与文化史、科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政治学和人类学的密切关系做了充分阐述,让人看到了影像艺术对其他学术领域以及社会人文精神所起到的道德催化作用。摄影教育研究者梁勤达在《群众摄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群众摄影是群众自我拍摄、自我欣赏、自娱自乐的普及形式,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从瞬间精华到长期效应的教育宣传作用,影像艺术就是捕捉变幻莫测的瞬间,真善美与丑凝聚的瞬间,但它的宣传教育作用却有长期的效应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像艺术是别的手段不能代替的,方寸、流转之间影像艺术感染人心灵的力量之大有时难以言表。新锐影像艺术对当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监督性、敦促性也不是别的艺术所能代替的。新锐影像艺术融入了创作者独具个性的艺术审美、社会观察、主观思考等等。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在校园内普及新锐影像艺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交流平台,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精神的和谐发展,推动大学精神的传播;可以以摄影基础课程为根基,引导学生学习新锐影像艺术知识,并逐步向录像、微电影等方向拓展;可以先从艺术学院、文传学院学生入手,拓展到全校学生乃至众多高校学生,加强新锐影像艺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积极推广反应现实的新锐影像艺术作品,提高校园文化的社会辐射力度,促进大学精神建设。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传播大学精神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需要通过课堂、课外等多个环节来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心胸坦荡、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的良好情操。联系新锐影像艺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的怀抱,发现美,感动于心,珍惜当下,爱护环境,培养内在朴实无华的审美倾向;可以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创意、技术等问题提出建议,树立精品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作精神,把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新锐影像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美]玛丽.沃纳.玛利亚.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梁勤达.浅谈群众摄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S1)
[4] 陈平原.大学有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邓伟著.门轻轻的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