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2013-04-29张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8期

张琮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化与城市文化、人口流动、大众传媒及公共文化等都影响到农村的文化建设。我们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农村文化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独特的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主体和代表,不仅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是塑造中国人文精神的平台。全球化时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意义深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弘扬与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纵观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但是一般性论述较多,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尚显不足。另外,目前的研究没有抓住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关于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论述较多的是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或缺位(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2006)、农村文化服务匮乏和供需错位、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落后(中共襄樊市委宣传部课题组,2007)、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够(郭星华,2005)、农村优秀民间文化流失(何兰萍,2008)、农民价值观受到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影响(贺雪峰,2007)等方面,缺乏一种具有较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现代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型体制机制研究。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按照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标准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乡风文明是关键因素,即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农民的價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都在改变。

1.其他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

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人们都能感觉到现在存在着一种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化在全球规模上的普及,被英国学者汤姆林森称为非领土扩张化,因为它在削弱文化与领土定位之间的联系。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袭,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城市文化或主流文化也以其绝对优势影响着农村文化。国家注重对城市文化或主流文化的塑造,农村文化的发展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处于尴尬境地。其实二者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2.人口流动对农村文化的影响

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口流动打破了农村文化的封闭、僵化状态,也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如都市文化的冲击从客观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流入文化的良莠不齐导致了农村文化市场的混乱。

3.大众传媒对农村文化的影响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村也迅速普及。在非领土扩张化文化体验中,全球化的传媒与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率接近百分百,电脑普及率达30﹪,上网率平均达到5.1﹪,手机普及率达到90﹪,同时兼有其他家庭可视设备。农民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增多,获得的大量信息对其精神和思想影响较大。

4.农村公共文化的缺失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 。由于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造成公共文化与集体性文化活动缺失,导致农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相当高,由此也增加了民众的私性文化空间,使得农民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机会减少了。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对“全球”语境危机

面对非领土扩张化,民族文化一定要做好传承与创新,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构建国民身份认同、凝聚民心、应对全球同质化语境危机的作用。农村文化是带有区域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科学文化等的统称,反映了当地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引领着农村城镇化、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我们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

2.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构筑和谐社会

农村文化发展较为滞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农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非常明显,呈现出“二元结构”。加大农村文化发展力度,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从文化层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城乡共建和谐社会。

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源泉,中国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农村得到保存和继承的,农村传统文化形式多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立足于农村文化传统,深刻认识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尊重和鼓励农村“本土”文化的成长,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要以农村优秀文化传统为支撑,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农村文化管理机制,注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改善公共文化设施与基本条件,共享乡镇与中小学的图书馆及其他设备,培养农民文化自觉,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传承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民间文化组织,多方推动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履生.以艺术的名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高名潞.另类方法另类现代[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