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做题
2013-04-29丁希萍
丁希萍
摘要:今年一次失败的区公开课,让我反思到,教会学生做题固然重要,教会学生思考更重要。因为会做题不一定会思考,但会思考就一定会做题,而且会做好题。
关键词:学生;思考;做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72-1在今年3月份,我上了一堂区公开课,课题是《平方差公式》,自己之前认真备课,在本校内还磨了两节课,算是心中有数吧。课的流程大致如下:
一、情境引入: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a+b)(a-b)
平方差公式:
语言叙述:
你能说出该公式的特点吗?
二、例1(2题)你能说说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步骤吗?
练习(6题)
例2(2题)你能再说说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吗?
练习(2题)
三、思维拓展(2题)
四、课堂小结
五、能力提升
我在上课时感觉还不错,只是学生没有本校内的学生活跃,可能是借班上课,大家都感觉陌生吧。随后听了老师们的评课,我的心情非常糟糕。在找公式(a+b)(a-b)=a2-b2的特点时,由于当时没有学生主动发言,我就直接抛出了答案,即等号的左边有一对相同项和一对相反项,等号的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相反项的平方。我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关于公式的内涵部分,自己说的太多,给学生的思考、说的空间太小。在引入公式之后,我就一直在抽象地挖公式内涵,以至于学生的思考跟不上,时间耗得久点,而且最终都是直接总结规律的。就像几位评课老师说的那样,如果在公式一出来之后,只是简单机械的模仿,然后把需要交换位置的题抛给学生,先不分析,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完,再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总结规律,这时我再进一步挖公式内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符合思维发展规律。
这次区公开课虽然我上的不够好,但我觉得非常值得,我收获很多东西。原来上好一节课是一件需要很用心的一件事,你要反复地在头脑中备这节课,要考虑怎么讲,学生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并不是说我教了学生一个公式,让学生套用就完事了,学习是一种学生经历和感受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愿意思考,动手动脑发现问题。
教会学生做题固然重要,因为最终学生是要把题做出来的;教会学生思考更重要,因为它是过程,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会做题不一定会思考,但会思考就一定会做题,而且会做好题。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慢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关注学生的思考程度,而不是做题的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我在那次公开课之后的教学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给学生发言权,听学生把话说完,哪怕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答案错得很离谱。每个学生都有老师所意想不到的能力。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有时为了顺利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有限的45分钟里,我们的提问总是找那些能回答出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学生,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听取更多更广的意见和想法,特别是那些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更没有发言的机会,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就成了课堂上的活跃分子,而那些沉默寡言者也就失去了一次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变得越来越不积极,义务地当起了别人的听众,可想而知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哪来的进步?学生发言,就是思考成果的一种体现。
其次,要耐心等学生把题目做完,哪怕结果不对。以前,学生在黑板或是在自己的课堂练习纸上做题时,看到学生某个步骤错了,我就会习惯性地用手指点一下,示意学生这步有问题,大多时候学生能反应过来,及时更正。现在,我都会耐心等学生把题目做完,然后采取同学来找错,或是本人再检查等方式,试探学生的思考集中度,刺激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课堂似乎比以前的课堂更有活力和竞争力。
另外,老师要慢慢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思考做铺垫。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并以多种方式分享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老师还要用心,用心找到通俗易懂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不易理解的知识。在《有理数的绝对值》这一节授课中,我是将绝对值问题看成“跨步问题”,想象一下自己面对数轴(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站在原点处,向右跨得到正数,向左跨得到负数,跨了几步绝对值就是几。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形象,初一的学生容易理解。
在每次“做题”前,都加上“思考”二字,这是我做题的原则,在每次“备课”之前,都加“思考”二字,这是我教学的原则,虽然现在我的教学经验不丰富,我相信在我的不断思考中,我也会和学生一起进步的。
有了以上的思考,现在我恍然大悟,学数学,不是用来做题的,而是教人思考的。做题做不出来关于坐标的发明,也做不出来创举。做题只是为了巩固你数学知识,不要刻意追求难度大的数学题,数学题太多了,仅是关于+、-的题目就可以让你忙一生,并且能保证这些题目绝不雷同,但是这样并不代表什么,就像你做出来一个大家都做不出来的题目一样,不代表什么。数学的意义在于思考,这才是数学学习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