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很奇妙

2013-04-29雷晓琪

环境 2013年8期
关键词:江南style神曲脑海

雷晓琪

有些音乐总能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纵想挣脱,却欲罢不能。但并非每一种让人难忘的音乐都能使人愉悦并对我们身心有益。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妙的音乐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然而,有些让人不忍耳闻的“神曲”却一样能够占据我们的脑袋,而且挥之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音乐背后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真相?

神曲余音绕梁三日

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一边重复着几句意义不明的歌词,一边做出纵马疾驰的动作,这就是2012年红遍全球的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MV画面。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MV竟能成为全世界人气最旺的YouTube视频,观看次数高达82200万次。对此,有人这样评论《江南style》,“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有跟着一起舞蹈的莫名冲动。”

韩国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江南style》,中国也不乏这样旋律简单却朗朗上口的歌曲。“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卖”、“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将你留下来”、“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当看到这些熟悉的歌词时,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哼出了旋律?

这些节奏简单鲜明,歌词通俗,却能让人记忆深刻,在听众脑海里不断重复循环,人们戏称它们为“神曲”。

神曲在征服人们的耳朵时简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有网友这样形容神曲《最炫民族风》的威力和给他带来的困扰:“它不是我喜欢的歌曲类型,却总在我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为了对付这首“恼人”的神曲,他甚至听起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同样在神曲榜上有名的《忐忑》,也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感受:“这歌真的很让我忐忑!”、“崩溃,明天考哲学,今晚脑海里一直是《忐忑》在单曲循环,纠结……有没有人有过这种感觉?好像耳朵边上在放歌。”

通常我们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够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优美的旋律也能愉悦我们的精神和心情。但显然这些神曲并不在这一范畴中,可它却在我们脑海里徘徊不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钻进脑海里的“耳朵虫”

李开复曾指出,《江南style》是讽刺富人的作品,这种文化内涵才使得它广为流传。江南是首尔最富裕的地区,江南style其实就是江南豪华的生活方式。但是朴载相在歌曲里以低俗的语言阐释江南style,其实是嘲讽富人装腔作势。

但是科学家对神曲现象却有另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到底是什么,竟然能让我们像强迫症患者那样在脑海里一直循环这些旋律简单重复的歌曲?

“耳朵虫”并不是虫子,也和耳朵没有关系,它只是大脑接收到信息后情不自禁的一种反应。按凯拉瑞斯的说法,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脑部的不正常反映,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耳朵虫”这个名字来源于德文Ohrwurm,意为爬进大脑的一只小虫子。其实“耳朵虫”还有个更直观易懂的学名,叫做不自主的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我们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响起各种旋律的现象都可以称为是“耳朵虫”现象。当“耳朵虫”出现时,大脑的反应和听到音乐时的反应类似,都引发了大脑听觉皮层的活动。换而言之,即使通过想象,负责听觉信息处理的听觉皮层也会活跃起来。这种“听觉想象”活动重现了我们听到某段旋律时的大脑反应,因此我们便会感觉脑海里不断地回荡着这段旋律,甚至感觉像是耳机贴在耳朵旁播放音乐一样。

研究发现,神曲多数有以下共同点:音乐主题部分周而复始地出现在整首歌曲中。例如《江南style》,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四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并且节奏强烈、简单、鲜明,很容易就让人们产生“耳朵虫”现象。凯拉瑞斯教授曾经统计了一个“耳朵虫”排行榜,其中位列前茅的歌曲有James Blunt的《You're beautiful》、《碟中谍》的主题曲等等,这些歌曲都具备了以上的特点。

据调查,当出现“耳朵虫”的时候,有46.67%的人会选择听或唱其他的歌来消除这种现象,25.71%的人会用读书、聊天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另外18.1%的人则选择自然而然地等待旋律从脑海中消失。实践证明,效果最好的恰恰是最后一种不作为的方法,这正顺应了心理学上的自我控制的逆效应,所以被神曲“洗脑”之后,如果出现“耳朵虫”现象,不妨顺其自然地让这些简单的旋律在脑海里再播放一段时间。

工作好声音

抛开神曲的负效应,音乐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有时还能助我们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专家兼畅销书作家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著作《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中就有关于音乐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方面的论述,“每分钟60拍的古典音乐似乎能让大脑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思考和创造都变得更容易。”

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和我们的脑波、脉搏、血液循环相和谐,所以听到这些曲子时我们会感觉特别舒服,随着音乐的旋律,心脏的跳动和脉搏的频率也随之舒缓,身体变得放松,更容易集中精神。因此这些音乐营造出来的氛围,无形中可以协调身心,让我们进入最佳的工作、学习状态。

另外,60节拍每分钟的节奏模式能够激活人的左右脑,让左右脑同步活动,使学习效果和信息存储最大化。有研究统计,利用这种音乐,隐性学习至少能增加五倍。保加利亚著名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George Lozanov)利用这种类型的古典音乐设计了一套利用正常学习时间间隙学习外语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保留度在92%,在4年后,即使没有复习任何材料,回忆正确率也接近100%。

音乐的“化学反应”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生理心理反应外,音乐也能让人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分为瞬时效应与长期持续效应,如果利用音乐得当,我们不但能利用音乐提高效率,还能利用音乐调节生理机能。

自1970年以来,大量的音乐研究都发现,舒缓的音乐能够减缓心跳和呼吸频率,以降低血压,而节奏快速的音乐能加速人体心脏的跳动。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和精神专家约翰·戴蒙德(John Diamond)还发现了音乐与机体的关系,当人们听到诸如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艾利斯·库柏(Alice Cooper)、贾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等摇滚音乐家演奏出的间断无序的节奏时,全身肌肉都不由自主地紧绷。

音乐的“化学反应”并非只对人类有效,心理学家曾经对老鼠进行过巴赫音乐和摇滚音乐的测试:老鼠被分到不同的盒子里,一个盒子播放摇滚音乐,另一个则播放巴赫音乐,结果老鼠们都跑到播放巴赫音乐的盒子里去,当两边音乐调换时,老鼠们依旧跑到播放巴赫音乐的盒子里。还有针对音乐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测试其是否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音乐、东印度乐和乡村音乐,都被纳入实验中。结果表明,多数音乐有利于植物生长,其中爵士乐、古典音乐和桑卡尔音乐效果最显著。而当植物长期“听”摇滚音乐时则会枯萎,迷幻摇滚乐对植物的生长同样是负效应。

人们将音乐融入生活中,其实也是在无意识地利用音乐对我们产生的“化学反应”:我们在音乐中开始新的一天,早上伴着它起床,晚上随着它入睡,闲暇的时候听音乐,手机铃声按照不同的来电者设置不同的音乐,许多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用音乐取代传统刺耳的电铃声。在某方面而言,人们利用音乐的原理和用药是一样的,可以通过音乐调节人的神经化学状态,从而产生良好情绪和精神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江南style神曲脑海
刘家瑞:像一道闪电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江南Style》浏览量超20亿
我的歌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