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大开发,必须可持续
2013-04-29张千峰
张千峰
北极虽是一座蕴藏丰富资源的宝库,但它也是地球上一片难得的净土,在新的大开发中,千万不要对它举起屠刀……
5月15日,在瑞典基律纳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担任了近7年“临时观察员”的中国,这次升级为“正式观察员”,将意味着什么?中国今后在北极事务中又将起到何种作用呢?
蕴藏巨大资源的天然宝库
在我们的印象里,北极似乎是一片白茫茫的纯净之地,人烟稀少、物产贫瘠,但实际上这块千古荒凉的极地冰川下,蕴藏着足以让全世界一夜暴富的珍贵宝藏。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2008年7月23日公布的一份为期4年的评估报告称,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另据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部长特鲁特涅夫估计,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俄罗斯北极海域大陆架的标准煤储量估计可达1000亿吨,甚至更多。”据专家估算,北极地区总体煤炭储量可高达1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1/4。而且这里的煤炭具有低硫等特性,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品质煤炭。
除化石燃料外,北极地区还有富饶的渔业、森林资源以及镍、铅、锌、铜、钴、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加拿大已在北极圈内开采钻石,产量将达到世界的10%以上。可以说,用“第二个中东”来形容北极的资源储量并不夸张。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甚至作出“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在北极爆发”的推测。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黄金水道”
除了富含大量的资源,北极还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航道。如果北极航道开放,从中国上海到德国汉堡的距离将缩短6400公里。而北极第三条航道“穿极航线”的出现,将成为连接东西方国家的捷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正在使北冰洋夏季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海冰融化后形成的“新航道”更令世界兴奋不已。
何剑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曾任北极黄河站站长、中国第三次(2008年)和第四次(2010年)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助理。在其多年的北极科考生涯中,海冰减少是他最直观的感受:“只相差了两年,北冰洋的冰情就已有很大变化。2008年,我随队进行第三次科考的时候,‘雪龙船过了北纬85°后就难以继续前行,海冰覆盖率已达100%;但到了2010年,考察船抵达了北纬88°26′,沿途有不少开阔水道,北极高纬海域的海冰覆盖率只有70%左右,与2008年形成鲜明对比。”“另外,我们第四次北极考察在北冰洋中心区(北纬87°)开展长期冰站作业时还经历了一场大雨。北极点附近不下雪而下雨,可见气候变暖的程度。”
北极五国与北极八国
北冰洋沿岸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和挪威,通常称为北极五国。除北极五国外,国土进入和临接北极圈的国家还有瑞典、芬兰和冰岛,以上8个国家通常被称为北极八国。
根据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极五国在北冰洋的专属经济区从海岸线算起不能超过200海里,但如果能证明各自大陆架在地理上与北极海床相连,则可以将距海岸线350海里以内甚至更远的海底区域划为专属经济区。但它们必须在加入该公约之日起10年内提交相关申请。
北极各国对沿海大陆架的纷争由来已久,而实际上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各国争夺大陆架主权,实际上就是争夺北极的资源和航道的控制权。
为延伸各自专属经济区,北极五国近年来加强了对北冰洋海底调查,并纷纷向联合国大陆架界线委员会提交相关申请。2001年,俄罗斯提出申请,要求将北极地区120万平方公里海底区域(接近北冰洋公海28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一半)纳入本国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但因证据不足被驳回。俄罗斯准备于2013年再次提出申请。
挪威在2006年递交了延伸专属经济区的相关申请,加拿大和丹麦也准备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提交类似申请。美国虽然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字国,但它已经表示,将向联合国要求获得阿拉斯加沿岸地区向北冰洋延伸600海里的大片海域。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说,这些国家提出的“外大陆架划界案”有相互重叠的部分,联合国大陆架界线委员会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无法作出裁决。这些国家要想如愿,还得通过相互协商才能解决这一领土争端。
对于北极的开发现状,张侠认为,目前的解读是“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战略准备期”。具体包括政策和战略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破冰运输船建造和港口建设,还有一些能源港的建设投资和离岸油气勘探,“如何开发适用于北冰洋特殊环境的技术”是各国政府目前在战略准备期的主要工作之一。
通过“北极圈地运动”描绘梦境
各大石油公司虽然在北极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出手大方,但实际上,未来10~20年内要在北极开采出上千亿桶石油,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还仍然是“水中花、镜中月”。据预测,北极西北航道在全球变暖影响下也需要30~50年才能实现全年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大量获利。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全球企业前赴后继地加入到“北极圈地运动”中,它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描绘出自己未来的梦境。
英国《卫报》2011年7月4日的报道称,旅居英国的印度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正计划在北极圈内500公里处建造大型铁矿场,以开采那里价值230亿美元的铁矿石。但环保组织担心,此举可能对独特的北极生态造成威胁。米塔尔和环保组织为此“你来我往”多次交锋,虽然项目还未成型,但这位传奇人物和他的企业还是借此在全球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俄罗斯企业挺进北极,俄罗斯政府将“圈地造梦”运动推向了极致。俄罗斯政府正计划在北极圈内修建一座超现代化城市,并将其命名为“乌姆卡”(Umka),最初可以容纳5000居民。这座北极城市的建造将耗资40亿英镑(约合408亿元人民币),它将位于新西伯利亚群岛距离北极点1600公里处的Kotelniy岛上。这里强风肆虐,是地球上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选在这样的地方建城市,俄罗斯此举显然更看重战略意义。
成为正式观察员利于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上对于中国想“占有”北极的揣测也始终存在。2012年1月28日,日本《产经新闻》在一篇报道中指责称,“中国贪婪的目光丝毫没有离开过北极这片肥肉,它借科学考察为名在北极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企图掠夺丰富的油气资源,并通过投资北欧国家构建北极战略据点,控制未来冰川融化后的亚欧北极航线主导权。”
对此,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表示,日本媒体的这篇报道充满主观臆测之词,它无非是想在北极圈国家和中国之间制造猜忌,离间关系,干扰中国的正常活动。
中国从未存有掠夺北极资源的企图,特别是此次成为正式观察员,无疑会对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北极环境、合理进行开发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在政治意义上,标志着北极理事会承认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认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方,理事会也期待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其次,成为正式观察员,中国有权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各个工作组的工作,这是最实质的权利。
新任正式观察员中,除了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亚洲目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都将是北极经济开发的重要参与方。对此,率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认为,“在北极的经济价值中,谈资源,亚洲是很大的油气买家;谈航道,亚洲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潜在的航道使用方,新加坡是重要的世界航运中心;谈渔业资源,日本、韩国的远洋渔业都比较发达,中国的远洋渔业也在发展。所以,北极理事会接纳这些亚洲国家,我认为是一个完全正确、合乎逻辑的决定。另外,作为重要的经济体,这些国家为北极事务做贡献的可能性也是巨大的。”
谨慎开发,可持续发展
高风说,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中国接下来的主要工作目标有三个:一是认识北极,从自然科学、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全面深入了解北极。在这点上,中国与环北极国家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二是保护北极,北极在自然条件方面很敏感。全球气候变化,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两极。北极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要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保护好北极。保护好了才谈得上可持续利用。三是促进可持续利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要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确保北极开发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不过当前亟需开展的是向公众传播关于北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信息。目前,社会上关于北极的某些认识仍有很多偏差。比如,关于北极的法律地位,有人说它是“无主地”,这是错误的。北极不存在“无主地”,其领土都有主权归属。即便有公海,那也不是“无主地”。说它是“无主地”,似乎谁占了就是谁的,这样的认识对北极的工作非但没有帮助,还有反作用,必须要纠正。
从国家层面上,应该对北极的工作有整体规划。北极事务涉及国内多个部门工作,宜统筹处理,各部门共同商讨制定开展北极工作的总体规划,下好北极“一盘棋”。对于北极的资源价值也必须理性认识。虽说北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但是去北极开发,自然、政治、经济等条件是极其严酷的,成本会非常高,同时北极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对于世界上的哪个国家来说,进入北极,一定要谨慎,进行的开发也必须秉承可持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