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遇尴尬怎么破?
2013-04-29慎璃
慎璃
近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坦言,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环保部位列其中。“环保工作涉及部门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周生贤还提到,眼下的环保,环境管理体制不顺和法制有待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
以眼下公众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治理来看,欧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开始转向以治理细颗粒物PM2.5为主,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放眼中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的问题集中在一起,都必须解决,环保工作处境艰难。
“环保部的尴尬,说白了就是环保工作的尴尬”,上海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彭理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环保职能的分工等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环保工作的确很难统筹规划和执行。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则认为,当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任务还未完成,而环境污染问题又需要解决。“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很难避免,两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位曾就职于江苏常州市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越是经济落后,环保工作越难做”,严重污染企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功臣”,而环保部门往往因认真执法而不受当地市民欢迎,那些恪守职责的环保局长处处碰壁,环保部门的处境很尴尬。
环保尴尬到底如何破解?周生贤的话语无疑向我国环保界抛出了一个问号。
其实,环境问题不仅是生态、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只靠环保部门的末端防治修复,难以取得持久良效。从历史经验来看,目前环保部门的尴尬是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尴尬,也是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设置的尴尬。化解这一尴尬,不仅需要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起与当地环境容量、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还要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除了GDP以外,还应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考评。
此外,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间应该形成合力,企业、公众更须共同支撑,在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方面不能缺席,一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出一分力,尽一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