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母语文化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2013-04-29胡利荣
胡利荣
【摘要】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接受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有能力传播中国的本民族文化。本文,首先探讨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以通识教育理念为理论原则,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最后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模式实施方法。本文的研究为基于母语文化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母语文化: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1引言
诚然,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的国际性语言地位就更加明确,而且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改革的焦点逐步转向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必然为通识化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与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感,以西方的人文经典为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很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接受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有能力传播中国的本民族文化。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的本民族文化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母语文化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对传统语法翻译的全盘否定和受直接法和听说法等流派的片面影响,在研究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时,教学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正向影响。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在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向迁移的作用。所谓正向迁移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原来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新知识点的学习,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这就是正迁移。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通常会使得学习外语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更容易获得。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和母语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着重大的正迁移作用。
母语文化的学习是提高外语学习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只有有了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学生才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也才能主动并且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识,努力创造新的知识,进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自如而且具有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才能具有较强的国际理解力,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形成对两种文化的正确态度。基于母语文化学习的英语教育,既使学习者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避免了学习者崇洋媚外、鄙视母语的思想。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外语的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完善的人格和高修养为主要特征。这种教育方式与专业教育根本不同,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更强调此知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启迪作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大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在于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判断能力、思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用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国在大学英语教学在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难以实现。因此,要将通识教育引进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4模式构建与实施
(1)模式构建
通识教育实施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重新选择、组合,不仅使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和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服务。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课本内容自学、课堂内容以主题为线索、以研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本内容自学是指学生借助教学软件对未学课文的背景知识、词汇等进行自学掌握。学生利用课件光盘进行自学,一方面将教师从传统的讲解语言知识点中解放出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课件的语音语调更为纯正和地道,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更多地听到英语本族人的英语,这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和口语能力的提高;图画、文字、声音、图像全部结合,形式活泼,全新的课文讲解和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适应不同水平和目的的学习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原则,而且腾出了老师的课堂时间。
教学内容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更是一门了解世界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既贯穿了中国民族文化,又涉及西方文化,使英语教学成为古今中外文化科学知识的载体,让学生吸收中西方文化知识。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课堂研讨教学是指在具体主题的背景下对教材进行全面研究性学习,通过对教材深刻理解,进一步探讨相关主题。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课前,学生通过可查阅资料,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进一步讨论和反思,帮助学生简历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的语境,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际的能力,并且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思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实现了通识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2)模式实施
在基于母体的通识教育的指导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课前准备、课堂检测、课堂讲授和主题讨论,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于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自学课本内容。首先,老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网络或者图书馆收集咨询,把任务具体化;其次,问题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把每个小组的任务明确化,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问题即可;再次,老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参考书目。
课堂检测是由于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和查找资料在课下进行,教师很难知道学生花费的学习时间,同时多媒体光盘上有课本上的联系答案,教师很难知道作业完成的真实性。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有效地检测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检查他们学习效果上,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通过朗读检测学生跟读,通过造句练习检查学生对词汇用法的掌握情况,通过上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和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课堂讲授值教师对课本和可见上没有的知识、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单元内容主题的神话进行重点、充分的讲解和操练,代替传统的单词读音、语法、课文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课堂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单词记忆困难、复杂句的理解和词义理解的偏差等,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缺乏对相关中西方文化知识和现实世界的理解。因此,词汇方面重点讲解单词的记忆方法;复杂句方面要找出一些实事或文学方面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分析,以此触类旁通。课堂讲授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个人指导,作业的讲评、总结等。
主题研讨通过主题导入、主题内容巩固和课外自由写作三部分完成。主题导入通过展示学生自学情况,不仅学生互评而且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将问题引向深入;主题内容巩固和强化是指对导入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课外自由写作是对课堂研讨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5结语
基于母语文化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注重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且“以人为本”,将语言学习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改善了语言学习的环境,将中西方文化全面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 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 外语界. 2005(06)
[2] 吴启迪.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外语. 2004(01)
[3] 桂诗春. 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 中国外语. 2004(01)
[4] 章振邦. 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04)
[5] 董亚芬. 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 外语界.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