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现状的调查及反思

2013-04-29王春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新课改

王春荷

笔者对渭源一中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及有关数据显示: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某种固定学习模式,形成一种保守心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质疑多,学生质疑少。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几乎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

(2)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或无积极意识阅读,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很少阅读书报,而这种被动阅读状态使得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毫无长进,因此,语文成绩自然不理想,语文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3)曾经重量级的语文课已被视作边缘学科。守望高考的高中学生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认为用同样的时间去读语文远不如学习数理化的收效好,因为语文强调的是点滴积累,且试题出自语文课本的越来越少,所以少用一点时间影响不大。

(4)学生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向导,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心得的“读者”。

(5)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阅读、写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极需教师帮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现由“语文小课堂”到“人生大课堂”的转轨过渡。

(6)学生内心有想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发,很少说出来,使得阅读个性难以发挥,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语文教学没有了灵动的色彩。

调查后的反思及启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然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淡薄却让语文陷入尴尬的“冷宫”,撇开学生的功利目的不说,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用兴趣代替说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的诱因,学生一旦对读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寻幽探胜。可是我们总觉得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讲,尤其是经典课文更是分析得鞭辟入里,讲得滔滔不绝,却全然疏忽了学生的兴趣。而真正高质量的教学应是少讲多练,将功夫花在如何激趣上,然后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探究,就达到了多练的目的。

(二)以问题为载体,阅读与问题相结合,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过程总是指向问题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从“疑”入手,将阅读与问题思考相结合,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评价信息,应用信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本阅读与课外延伸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抓好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课本阅读。语文课本不仅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典范材料,更是学生认识世界关注自我的窗口,理当重视。此外还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名著、名家名篇,以增加积累,拓展阅读教学的新空间。究其关系,课内应是打好基础,学好方法,而课外则是充实、拓展和保证,二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的习惯 学生阅读是在特殊的时空,凭借特殊物展开的学习活动。要学生做到自己能阅读,带着兴趣阅读,不依赖教师的讲授才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目的的实现,借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阅读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历练,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才可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我们教者在上阅读课时,一定要纠正一个观念,即阅读即在课堂读书这一种形式,而阅读的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比如经典朗颂、读书竞赛、辩论会等,只要我们教者灵活运用,用各种不同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取得了效果。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也为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高效课堂,这将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教师应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新课改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可怕的语文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