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发展本位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扶助模式

2013-04-29章敬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章敬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观念不新、就业规划不清、就业指导不专等问题,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应遵循“符合民族地区发展、发挥个人能力优势、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原则,从思想指导、政策指导、素养指导等方面构建就业扶助模式。

【关键词】发展本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扶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面临种种困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立足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发展,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就业扶助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民族大学生在内地求学多年,拓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能力技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就业优势,但离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讲,有的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就业观念不新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仍然受“统包统分”就业制度的影响,内心还处于一种等靠要的状态,缺乏就业主动性。对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制度,未能深入认识与把握,原因有三:第一,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政策制度在当地还未得到彻底的贯彻,人们内心的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第二,少数民族学生平时对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不够。第三,高校对于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还未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业观念仍然比较陈旧。

(二)就业规划不清

就业规划是指个体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现实安排。例如,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就业规划不清而没能提前确定毕业去向,在留内地还是回家乡的选择中摇摆不定,留内地就业没有信心,回家乡就业没有把握。面对内地学生的种种优势,有的少数民族学生自愧弗如,因此对内地的就业岗位望而止步;背井离乡已多年,对于家乡的人才市场不甚了解,不敢贸然回乡。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处于两难的夹缝就业空间之中,其症结这缘于就业规划不清。

(三)就业指导不专

一定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属于特殊群体,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需要适当照顾。而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很少把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列为一个群体对象来看待,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机构、人员、机制和内容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就业指导机构不专。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下设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或专职人员,缺少专门管理,这就难以避免出现管理缺位。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不专。从事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而且对少数民族地区要比较了解,这种专门人才在高校不多。再次,就业指导机制不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课题,目前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最后,就业指导内容不专。少数民族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应根据其具体优势和劣势来确定指导内容,例如,大多数高校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投入还不够,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心理干预措施不多。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扶助原则

扶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资源条件等等。总体来讲,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则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实际则表现在人才的从业水平的提高及工作能力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较内地有些落后,但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人才的作用就在于发掘民族地区的潜力,释放民族地区的能力,通过具体扎实的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大量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求学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条途径,目的是为了人才返乡建设民族地区。对内地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应更倾向于着眼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需要。

(二)发挥个人能力优势的原则

能力有多方面表现,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能力高低是决定一个人才贡献大小的指标之一,塑造人才需要锻造其能力。评价分析一个人的能力,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既从各方面整体考察能力,又要区分其能力强弱,总结出能力优势面和劣势面,这样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具有多种优势特点,如勤俭朴实、意志坚定、个性鲜明,这些都是应予以发掘及发扬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应注意扬长避短,让自己的工作与自身条件优化组合。

(三)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原则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必定要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以及经济的飞速跨越,这个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在发展的目标计划中,总的原则就是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应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高校就业指导配置人力资源时,也应以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为前提,既要考虑到近几年学生的回乡情况,又要重视以后学生回乡建设的需求。只有高校和学生把眼光放的长远,才能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把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好。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扶助策略

根据时代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高校应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帮结合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扶助模式。这套模式将从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利于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

(一)思想指导,努力更新就业观念

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厘清对“双向选择”制度的认识、科学就业观的树立等。“双向选择”并不代表弱势群体没有机会,而应积极主动争取机会,关键是消除内心的恐惧和退缩。对少数民族学生择业价值观进行引导,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使其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破除旧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端铁饭碗”的就业观念,抛弃传统的“喜公怕私”、“爱城弃乡”、“嫌贫爱富”观念,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时代就业观。在当今时代,就业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变化来适时调整职业。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及时的信息,学生应主动去认识所处的新环境与新情势。

(二)政策指导,全面提供就业信息

从毕业到最后的录用需要经过收集信息、初步选择、建立联系、综合比较、确定目标、落实单位等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收集信息,进行就业准备。信息准备不充分,错失择业良机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用人信息的掌握,大多数来自于学校、互联网、亲朋好友等渠道,尤其是学校对于用人信息的获取从时效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是不利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需要以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依据,建立起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就业的信息传递网,保证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把学校收集到的信息传达到位。除了相关政策,还需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全面快速搜集社会及各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信息,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信息网络。

(三)素养指导,扎实提高职业技能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整个知识体系及思想文化修养的反映。知识、学科上复合交叉的完善性,取决于以一个专业的知识为中心,多方面知识相辅助的结构是否合理。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应树立不断完善自己的意识,其中就包括就业技能的完善。首先,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剖析自我优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就业盲目性,避免未来理想与现实出现过大反差。其次,提高计算机和英语水平。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毕业生求职的一项基本砝码。少数民族学生还要加强汉语的学习,有必要参加HSK考试,获取等级证书。再次,掌握在求职的整个阶段所需的能力,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等,对此,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工作研究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
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特征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