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13-04-29董维

职业·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问题改革

董维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现状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介绍了笔者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 问题 改革

电子技术专业是职业教育中一个开展比较早、相对而言也比较成熟的专业。但现在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中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与现代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的迅猛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变革。那么,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是什么,课程该怎样进行建设,这都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一、电子技术专业市场需求与学生培养现状

我国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近10年来,我国电子行业以3倍于GDP增速的速度高速发展。2013年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资料显示,电子行业人气旺盛,现代电子企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其中需求最多的是一线的技术人员。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适应的工作岗位类型也比较广泛,如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和技术服务型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调试、操作、维护、销售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但是现实情况又如何呢?职业学校的学生三年级时就被安排到对口企业从事顶岗实习工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通常都在当操作工。操作工的工作比较简单、机械,而且常是倒班制,学生感到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想做技术含量高一点的工作,可又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于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从顶岗实习企业辞职。所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不论是对于企业、学校,还是学生,都是较大的问题。

二、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笔者去年曾参与所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在前期的专业调研分析中笔者发现,当前该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正面临技术转型和升级,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课改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一体化教师问题

电子专业教师年纪相对较轻,大多是“学院派”教师,还有一部分是被学校派到企业学习的速成者,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的机会不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思想、教学实践不能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能根据市场、社会和企业技术转型升级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专业教材、学材开发问题

传统教材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教学缺乏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更不能适应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开发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项目教材、任务引领型课程是课程改革的突出任务。

4.实训基地问题

虽然各学校已建有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中心,但是这些实训场所的建设并没有很好与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相配套,更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施

自2010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按照建设计划,笔者学校正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的实践探索;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贴近工作真实环境为切入点,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为课程方向,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重视企业调研,根据调研分析与调研报告,确立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通过统计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梳理就业岗位群,归纳岗位专业知识、能力需求,总结职业素养要求,研究确定电子技术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与定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

2.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设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电子技术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按基础模块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共同构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中职教育的教学规律,改革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密切与电子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引企入校,在校建厂,安排学生到联办企业顶岗实习,转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4.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课程体系,制定电子技术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坚持以“教、训、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为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科大纲、专业设备标准、顶岗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等,形成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改变中职课程结构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脱离的状况,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

5.开发核心课程教材

依托生产企业,结合关键岗位,开发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比如可分步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如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单片机、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电视机组装与调试、制冷设备组装与调试等),也可依托企业研发一批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建设一批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教学资源丰富的优秀数字化教材。

6.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根据专业教学能力需求,开展师资队伍培训。组织开展教师到企业的实践能力培训,使教师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团队培训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手段的培训及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7.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立足资源共享,坚持互利双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建厂、联合办学以及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技师到校上课等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共同建设教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库、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编制新教材、共同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需求的挑战,共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8.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多方共同参与,坚持以能力核心,建立教学评价制度。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总之,我们应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努力提升中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职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问题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改革创新(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