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2013-04-29冷江
冷江
摘要:物理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的学科。导致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今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相关教学策略、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物理学习;教学观念;教学评价;
一、引言
物理是高职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感觉学习物理知识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准备探讨分析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高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发挥借鉴指导作用。
二、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又有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是导致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兴趣不足。高职学生是从初中直接升入高职的,他们原来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在思想上缺乏准备,一些人认为物理学习没有多大用处,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够了。再加上高职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很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第二、知识储备不够。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一般初中成绩比较差,物理的基础知识薄弱,很多的概念、公式、常識等都不明白,知识储备薄弱,影响他们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第三、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调整。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而高职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抽象程度大大增加,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去分析。但很多学生对此没有准备,不适应高职物理知识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一些高职学校的物理老师师资不足,往往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任课,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对高职物理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遇到学生学习当中的困难不能及时解答,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为了应对高职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教学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坚持满足专业的需要为原则,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够用、必用为限度。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应该将力学和电学作为教学重点内容,重点学习力矩、电势、交流电、半导体的内容,适当提高对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电路计算的要求,而对其它知识只做一般的讲解。在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的时候,应该根据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坚持因材施教。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坚持形象生动为原则。
(二)采用相关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物理学发展史的时候,要注意讲解物理学名人的故事,讲述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使学生感悟到物理学中也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具体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知道物理技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要做好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着重加强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评价手段,重视考查综合素质。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职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革新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考察的时候,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原则,采用笔试、小论文、实验、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解答。对于学习比较苦难的学生要给与更多的辅导,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肯定,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高职物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易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杰.五年制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5(34).
[3]黎东波.论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及相关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