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本课堂”之我见

2013-04-29孙俊娥

关键词:生本课堂学情预设

孙俊娥

摘要:我校积极推进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确定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划分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来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问题导学;随时关注学情,适时进行课堂调控。

关键词:生本课堂;兴趣导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34-1“以学定教”是生本理念的精髓,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一、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划分课时教学内容

在备课时,教者为了一篇课文教学的完整性,总是习惯把精读内容统统纳入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就是读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而学生在预习时,往往能借助工具书了解相关的内容,这就使得第一课时的容量偏小,时间不紧凑;将本该安排两个或更多课时的课文用第二课时上完,结果由于教学容量过大而导致课堂教学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背诵课文的任务往往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如对《莫高窟》第一课时的目标预设,A老师是这样做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并练习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B老师则设计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理解“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等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学会编写段落提纲。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重点感悟“彩塑”的特点,迁移学法,为后面深刻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好铺垫。

两种对比中不难看出B老师的第一课时容量更充实,从而减轻了第二课时容量过大、学生背诵任务过多的负担,且目标预设更具有操作性。这样的课时安排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脑科学的理论。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实践新课程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并在教学中表现出更强的课程整体意识。

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来调整教学顺序

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时调整教学顺序,使学生在最惬意的活动中,主动投入学习,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望月》,重点是感受作者对江上月色的描写,受到美的熏陶,领悟到小外甥想象的奇特,以及诵读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单元习作中也安排了“星月遐思”为主题的训练,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先讲读完课文,然后进行写法迁移。但我的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先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传说,观察月色,展开想象,先行作文,摸清底细。再与课文中的小外甥的幻想和作者的描绘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点出发,激发他们望月的兴趣,重新安排了教学结构,巧妙地利用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内部资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次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情感上的融洽和在情感上的共鸣。

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问题导学

教师要根据课标的学段要求,以及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写读书笔记、默读批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等阅读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这种训练一定要有所依据,讲练结合,寓教于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少讲精练,先让学生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形成对问题的各种不同看法。学生基于经验有自己的理解,但不一定全面,如果我们硬塞给他们标准的答案,以后他们还是不知如何解决,所以一定要先尝试思考、充分议论,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教师再在疑难处进行点拨、指导,这样的学习才令学生印象深刻,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四、随时关注学情,适时进行课堂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甚至改变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如: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学生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这一重点词语时,一个男生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于老师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道:“你怎么迟到了?刚才到什么地方去了?”

(迟到的学生边读课文边演示,创造性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于老师借助教材,打通了课内外学习的通道:将迟到的学生与“孤单失群”巧妙组合,让他谈失群之感受,读课文,演失群之情景,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的具体情况。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学情”,把握好教学方向,随时做出调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常常出乎教师意料之外,但由此给教师以教学灵感,于是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顺着学生的回答,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这种方法由于从学生的感悟切入,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学情预设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