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妙问挖掘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2013-04-29石苏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石苏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针对诱导,他提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巧妙的设疑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提问从“巧”入手又彰显其“妙”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提问目标,要有明确针对性

抓住共同关注点提问 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求知欲望。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的兴趣源于对某种事物的关注。对某种事物关注程度的大小是兴趣多少的一种衡量和体现。因此,不妨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国宝——大熊猫》时,我将同学们倍加关注的有关熊猫的繁殖、生活习性等问题设计成抢答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抓住疑难点设计问题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的三四句诗时,我问:“五岭和乌蒙山连绵起伏,诗人却说他们像细小的波浪和泥丸,这不矛盾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它是比喻,有的说它是夸张,此时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想想长征的艰苦,学生猛然间发现这种说法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它应该是夸张,而不能是比喻。我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述夸张中的“缩小夸张”,学生的眼睛一亮,此时我知道“缩小夸张”的写作手法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同时学生也进一步体会到它正是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此举不仅让学生在热烈讨论的学习气氛中深刻体会到红军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抓“非紧要处”提问 所谓“非紧要处”是指淡散在行文之中,看似平常实则关键的语言,对它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浅入而深出,进而把握文章的蕴涵。例如在研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这样问道:文章在对父亲外貌描写时,为何特别指出所戴的帽、所穿的衣是黑色的而且是布料的?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原来此处并非是闲笔,而是当时家境的交待。

抓住发散点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任何发现和发明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讲解《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当第二个病人费了好大的力气,看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墙时他会怎样想?”学生展开联想,有的说:“他此刻顿悟,原来他能活到今天正是因为那同室病人的善意欺骗。他于是决定也为他人做点好事,这样做了以后,他感到内心无比的快乐和安慰,并也出奇般的好了起来。”接着一个学生反驳说:“他的自私的性格注定他不会这样去做,我认为他会非常的生气,一气之下死掉了。”

抓住矛盾点进行提问 此种提问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提问,使讨论的中心直指课文的重难点,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课上我问道:“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以及那些农民们为什么明明知道什么也没有看到,但他们却说这布是何等的美丽?”这时就抓住了一个矛盾点:即“什么也没有”和“夸衣服美丽”,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来一切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虚伪、自私、爱慕虚荣,而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会上当受骗,课文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并且学生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明白了在生活中如果拥有像书中人物那样的性格,一定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问题的解答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注意提问灵活,要有明确的引导性

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例如在讲《神通广大的基因》时,我问学生基因有哪些神通之处?此问题虽然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在另一班上课时我改变了问法,变为:“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是单眼皮而有的人是双眼皮吗?为什么没有长得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呢?”学生对此问题特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再故作神秘地告诉他们谜底:“这都要归于基因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还有哪些作用。”这个问题就比原来的问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作为教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巧思妙设。问题太容易,学生成功了但丝毫没有成就感,而任务过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适度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产生自豪感,既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又产生快乐。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问题难易的梯度,采取阶梯式提问,由整体到部分,由易到难。

四、注意提问的语气,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提问时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思维有促进作用,教师提问时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能支持、诱导甚至代替语言行为表达出难以表达的感情态度,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的是期待、鼓舞,这和责备、厌烦完全不一样,前者可以鼓舞学生的信心,而后者只会减弱学生的信心甚至激发逆反心理,进而使课堂效率降低,教学效果变差。

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思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既巧又妙”,不仅学生能凭借巧妙设问展现自身活力,师生共同作用的课堂也势必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