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3-04-29韩书香

职业·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中职生自主学习

韩书香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以及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需求的创造,它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应努力加强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中职生 自主学习 培养体系

关于自主学习,教育实践者的著述颇丰,但往往都是对某一个环节、某一个方面的微观阐述。本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着眼于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宏观探讨,以期对实践研究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一、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他主学习”,学生是纯粹的“学”,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一切,缺乏选择、缺乏参与、缺乏独立思维,离不开教师的“拐杖”支持。而相对于“他主”的被动角色,“自主学习”条件下的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掌控学习过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职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从一定角度来看,教师的职业不再是“教书”,而是“教学”。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对书本知识的咀嚼,而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使得掌握了科学学习方法的学生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因此,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其与通常所言之自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3.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经过学习和练习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处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与控制的能力等。我们的中职生在入学前的学习主要靠的是老师和家长的管控,是被动的“他主学习”。因此,面对现实,中职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中职生自主学习的制约因素

《2012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中提到一项对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文化课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56.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数学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被认为是学习失利者。这些状况给自主学习的开展造成明显的困难,概括地说:

其一,中职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应有的知识基础,使得中职学生在课堂听讲的时候就像“听天书”,对预习、复习、提出问题等教学环节也难以实施。

其二,缺乏学习激情,厌学现象普遍。现在的中职生基本上属于“想上学,不想上课”的状态,“反正也听不懂,干脆就不学了”的悲观、放弃心态,其学习的“主”难以确立。

其三,就读中职学校动机的多样性。相当多的中职生及其家长是带着“中考失利”的遗憾,抱着“学一门技术,好找工作”的想法才选择中职教育的,而非纯粹的中职教育吸引力使然。这些学生不理解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掌握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主观态度。

三、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创造需求

1.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在于“自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自主学习就是这种天性的自然流露:

其一是具备“我需要学习”的动机。动机或驱力是指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指引这种活动趋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动机由需求引起,人有了某种需求才会产生某种动机,再由动机推动人们去采取行动、达成目标、满足需求。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习过程,其最终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改造,体现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技能的掌握上,如果其本身是“绝缘体”、不想学习的话,那么任何教学都将难以奏效。因此,实施自主学习,必须克服“厌学”情绪,实现“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

其二是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持续的、高涨的激情动力支持。因此,实施自主学习,必须克服“无奈”心态,实现从“被别人掌控”向“自我掌控”的转变。然而,中职生恰恰表现为学习的“无主”状态,制约着自主学习的开展。

2.教师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造需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他对寻求该事物相关知识的欲望以及探索热情,并促使他调动全身心的积极性,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之中。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有了某种需要,就会产生某种动机,就会推动人去采取某种积极的行动,达到目标、满足需要。按照构建主义的观点,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传授“功课”,而是组织“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进而主动寻求对问题的解答。面对当前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弱,不会学、学不会、不想学,显示了希望破灭后的“无欲”的无奈状态的中职生,中职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为学生创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铸造精神动力。

3.中职生学习需求创造的程序与环节

中职教育一般都执行3年学制和校内教学(4或5个学期)、顶岗实习(2或1个学期)、学时管理模式。从创造需求的角度分析,应始终遵循着“职业认同感→需求→动机→目的→规划→兴趣→学习”的心理发生顺序组织教学。然后再本着“学习→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核心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程序实施教学过程,具体经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认知与职业认同培养阶段。依据中职新生特点,在入学第一学期首先完成如下工作:建立起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认同感,刺激需求、产生动机、培养兴趣、形成专业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后续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培养适应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通用能力。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素质培养阶段,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训练所学专业主要对应岗位的基本技能。

第三阶段:核心专业能力训练阶段。学生在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的前提下,要根据自身的兴趣或职业偏好选择重点发展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主要在校内创设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一定的生产加工任务,集中精力进行专门技能的培养训练,向深度发展,形成核心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好业”创造条件。

第四阶段:职业能力实践阶段。通过校外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都将得到检验和锻炼,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的“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四、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是一个单纯教学环节所能解决的问题,亦非一个教师能独立所为,而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架构:

1.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1)课程体系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指挥调动着学校教育资源。中职教育原有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习指导课的构成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职教改革的需要。为有效满足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首先考虑专业认知类课程,并将其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目的在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和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专业认知类课程应立足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专业设置的历史与展望、国家或本地区涉及本专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专业对应职业(群)的社会评价、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人文知识、专业突出人才的成长轨迹分析、本校专业特色以及设备师资优势、专业学习方法与习惯养成等方面,将思想教育、人文熏陶、专业体验、学习方法智慧等融为一体,从而刺激学生发生并强化专业发展需求,进而延伸出动机、目的、行为。

(2)教材是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根据特定教育层次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选编的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中职教材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思路,不仅要考虑与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更要考虑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以及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等因素。教材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取舍,更要注意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契合,按照“职业认同感→需求→动机→目的→规划→兴趣→学习”心理发生顺序进行内容的编排,设置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导引、测评等环节。

2.教学场景、设施建设

(1)专业认知教室建设。专业认知教室不同于理论课堂,也不同于专业实训教室,主要是适应专业认知课程教学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对入学第一学期新生的专业需求,教室布置应体现人文氛围、专业气息、行业企业元素,适宜师生互动,强化场景、情境体验。

(2)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内基地建设在实习实训场所的环境布置、学位或工位的排列、机器设备的摆位布局、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应充分考虑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契合度。

(3)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自主学习的要求之一就是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学校应利用校园信息化建设契机,丰富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实现师生网络视频的互动;应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丰富专业图书种类、加快书籍更新频率、改革借阅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方便。

3.教学过程改革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计。合理设疑、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而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进而渴望去追求下一次的成功。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主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教师角色在课堂上要实现由控制者到促进者、由讲授者到引导者、由主角到配角的转型;课堂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基础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独立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等核心能力。

4.评价体系建设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的活动,而是为达成一定学习任务实施的有计划地实施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学校应加强监测评价体系的研究。在自主学习条件下的评价体系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两部分。

(1)自我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等指标,明确测评的方式方法与时间,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设定。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检测方法进行自我检测。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在课堂上采取竞答或定期知识竞赛等方式,由学生相互评判,提高兴趣、发现问题、自我调整。

(2)学校评价。学校评判可以借鉴“掌握学习”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掌握学习”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想,该理论提出在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或某个单元的准备情况和程度,使教学任务的安排更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及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得到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定步,使学生自己能够掌握与合理利用时间,通过复习强化学习成果。在一门课程或教学阶段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学生评分、预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否成功、确定随后的教学起点、证明学生已具有的某些知识、技能。

《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国家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确定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应当站在承担中职生“人生出彩”能力的培养高度,积极构建自主学习能力体系,大力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助推职业教育“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中职生自主学习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