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颖一半课
2013-04-29赵汉林
赵汉林
开场白,即上课时引入正题的一段过渡的话,书面语称为导语或引题。俗话说:“秧好一半禾”,“题好一半文”,我则说:“开场白好一半课”。的确,“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的成败,直接影响一节课总体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从文题、作者、作品内容等方面入手,精心构思,灵活运用,主要方式如下:
一、猜谜语,激发思维
记得有一次作文评点课,那次的题目是“以爱为话题写篇作文”。当学生看到我抱着一叠作文本进入教室时,就抱怨道:“唉,又是讲作文!”,见此景,我并没有马上发本子下去,而是在黑板上写“聋”、“揍”、“桦”、“黯”、“斤”五个字,要求各猜一个成语。教室里像会场,议论纷纷,猜这猜那,几经提示,得出结果为——聋(充耳不闻),揍(东拼西凑),桦(移花接木),黯(有声有色),斤(独具匠心)。同学们可高兴了,这时我借机说:“这些就是本次作文批改的情况,有的构思很好,有的凑篇幅,有的没有按教师要求……”此时,我就把作文本发下去,顺利对作文进行点评。通过猜谜语,学生就积极地开动脑筋,不是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思考中顺利地进入角色。
二、说快板,活跃气氛
在《斑羚飞渡》引课时我用到“话说戛洛山风光秀丽,斑羚羊林中休憩,饥渴时吃草饮水,闲暇处追逐嬉戏,真的是好不惬意,但是好景不长,忽一日来了群利欲熏心的猎人,将斑羚猛打穷追,直逼伤心崖边,这可怜的斑羚们,前是悬崖,后有追兵,这群斑羚羊的命运到底怎样?是倒在枪下,坠落深渊,还是有幸逃生……欲知详情何如,且学《斑羚飞渡》”同学们一下便来了兴致,自然那堂课也上得十分顺畅。
又如上蒲松龄的《狼》时,我又编道:“一屠卖肉肉已光,归途遇到两只狼,屠夫一见心里急,扔下骨头往前跑,一狼得骨一狼追,再扔骨头赶紧逃,三界狼乃最贪心,吃了骨头要吃人……此时,屠夫直奔麦场,弛担弛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究竟人死狼口,还是狼亡刀下,且听老师开讲。”评书、快板是中国传统节目,用于开场白,活跃气氛自是不在话下。
三、设悬念,引起思考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开场白我是这样构思的: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说起,再说到中国其他瀑布,然后再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紫藤萝的瀑布,看看它在何省,美在何处?”
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老师,紫藤萝不是地名,是一种植物。”我接着说:“对,同学们讲得对!原来是写一株紫藤萝花开得很茂盛,像流动的瀑布,现在就来学习下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类开场白,老师先故作不知,由学生点出后,再引入正文,真正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四、重迁移,温故知新
《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工具性注重的是旧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接受。如果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的确如此,在上《阿长与山海经》时,我就采用“由旧引新”——“去年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大家回忆一下‘百草园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因为景色美丽,故事神奇,捕鸟有趣”,学生答道。我又问:“什么故事,是谁讲的呀?”“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的!”那么我们就跟鲁迅先生一起去了解下“长妈妈”,请打开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这样的开场白,温故知新,由此及彼,过渡自然,乐于被学生接受,也能激励学生探求课文知识的信心。
五、借教具,帮助领悟
教具主要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视听觉型。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视觉型教具主要有挂图、模型、幻灯等,它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得到更多感性认识。如果上说明文,采用些这样的教具,自然能化枯燥为生动。如上《故宫》时,我就播放了一组我校老师游故宫时在各景点拍下的照片,这时同学们叫起来:“故宫真气派!有钱时到北京去玩。”我顺势说:“要游故宫嘛,总要对它有个了解哟,下面我们就随黄传惕去看看故宫吧!”当然,如果放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或以课文的朗读带作为开场白,同样也能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基调,让学生沉浸在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
图片也罢,录音也罢,都是为了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他们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总之,开场白的构思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或从文章体裁、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着手;或从四季景物、瞬间话题、时事要闻谈起;或从流行音乐、名人轶事、生活细节引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感情,培养审美观点,提高学习能力……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让开场白这个序幕在语文这出戏里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西贵溪市文坊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