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农的改革红利

2013-04-29代羽周晓凤

中国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三农城镇化人口

代羽 周晓凤

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三农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逐步完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关键在于三农梦,三农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让农民受益获利是改革的基础,也是对三农的反哺。三农梦就在当下,中国梦还远吗?

1.社会救助制度性兜底,建立最低贫困保障线与平均收入挂钩、CPI挂钩、最低工资挂钩的联动机制,每年调整,保障最低收入人群的温饱和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就业能力。截至2012年底,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为109元,年平均补助为1308元,然而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农村低保与人均收入之间差距巨大。若参照目前大灾难如四川地震的受灾补贴标准每天10元加一斤粮,结合未来8年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那么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最低线为335元,年均补助为4020元,相当于2012年广东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38.13%(2012年广东省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为10542.8元),全国的50%。最低线作为兜底,不足部分补齐,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由政府兜底,这些投入会实现百分百的消费产出,而且绝大部分为五保户、家中无劳动力或纯分散手工农业户,都是需要帮助的最困难群体。

同时建立一个贫困帮助线,例如在全国或当地人均纯收入60%以下,给予教育和医疗的帮助,可减少自负比例等,政府主导,社会帮助。4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西南财大课题组详解基尼系数0.61调查过程”一文中提到西南财大课题组负责人甘犁,德国这样结构的国家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都在0.5左右,提高最低工资和所得税对基尼系数影响不大,中国需要的是大规模的二次分配。美国最贫困的20%家庭平均收入是7500美元,转移支付后达到3万美元。中国最贫困的人口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300元人民币(2012年新的标准)1.28亿人口,按13.4亿人口计,最贫困的20%,大约为2.7亿,基本为3.6亿内纯农业人口的78%,也就是除了农业大户后的小农农业人口,他们迫切需要二次转移致富。如果把贫困线提高到4000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估计基本就是这2.7亿人口。按照目前新的最低1000元以上的最低工资,打工人群家庭大部分都在5000元以上的人均收入,因此,他们也有部分属于需要帮助的人群,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帮扶。

2.实现农民职业化,现代农业需要职业农民,以广东看,根据省教育厅最新的文件,高中阶段升学率为93%以上,对涉农专业免学费,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为接受高中教育,也未受过没有受过农业的职业教育,农业现代化也无从谈起。在中新社的报道中曾提到在中国众多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50岁以上的老人成了农村的主要劳动力。

结合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对40岁以下农民,包括已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农民补贴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和农机知识,不但免学费而且包吃住,吸引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的教室周末上课和农技站教师资源,平时可以开展户外农业实践和自学。此外,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开展职业专科培训、教育,毕业时给予相应学历。帮助农民增强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学习实践,有效提高农民了解使用农机的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目前,中国9亿农民中2.7亿外出务工,参照劳动力的比例,实际上大约5.4亿农民可以算作准城镇化人口或非农人口,其余3.6亿农村人口,大约有1.8亿劳动力,考虑到牧业、渔业、林业等其他就业形态的农村人口,实际有从事以18亿亩耕地的农民大约9000万,人均负责20亩,一家两个劳动力大约40亩,两家就有80亩,大约就是家庭农场的标准,所以如果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而不是小农经济,目前大约还有4500万劳动力要转出,因此在做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的同时,每年要有500万的农民转出。

3.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西部人口少的以县为居住点,中部以大的乡镇为居住点,东部以万人以上的中心村为居住点,同时对有特点的乡村予以保留。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引导的过程,对以重建、新建、无居所、大翻修的农民居所实现城镇规划建房引导予以补贴吸引。《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乡村就业人员人数为39602万人,2008年乡村就业人员为43461万人,21世纪经济报道《智库建言改变供地方式并征房产税》中提到,现在进城务工农民数量为2.3—2.6亿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农村居民点闲置用地增加,目前规模达到185万—285万公顷,推进实现农村城镇化,加快土地流转已迫在眉睫。

当农民成为一个职业时,根据均等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人口在5万左右才能达到规模效益,公共服务的社会成本最低,例如水、电、路、医院、学校、市场、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等设施,因此应当鼓励引导,而且就地城镇化不会有文化的冲突,以县以下的镇为集中点可以解决征地的土地性质问题,依然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实现流转,并且这一措施已经在很多省产生了正效应,同时可以避免春节农民大迁徙。

配套地还要在相应较大的居住地建设工业区,一般以县为单位,视人口和当地资源、经济结构设立1-3个工业园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的支柱经济。在地级市形成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链,在省的范围要组合好经济特色的板块经济,相对全但有特点。同时,县以下工业园区也可以用乡镇企业模式征用土地,避免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出让使得农民“被”二次盘剥,让土地的增值受益留在农村、农业、农民。实际上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离开了农村农业,出现了农村空心化,例如广东清远清新县的秦皇村,十年前村小有98名毕业生,现在不足15名,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搬迁大桥镇、清新县城或者广州等地,实现了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农田抛荒很多,农田的流转也就有了基础,农业现代化也有了基础,因此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4.实现农民的移动互联网经济推动,现代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经济社会,既有微博、微信,又有社交网络、博客;既有电子商务、政府网站又有企业网站、APP应用。职业农民和农民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的主力军,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已经遍布10——40岁的人口,甚至已经开始用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社交发展、农业信息查询等。百度成为农民的一个重要导师,成为知识获取的一个重要驱动,加上互动的新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型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形成了自学习能力,在移动电话超过11亿的年代,基本人手一机,在偏远的农村,我们要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和新的技术手段与扶贫结合,从过去的短信帮助跨越到移动互联模式,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今天,我们更要发展绿色农业绿色食品,通过移动互联推动发展,既然农民通过他学习受益,又让农业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让环境更美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有保障的食品和蓝天白云。避免在新的城镇化过程中“被”污染。

5.对农村组织再优化,现在农村也出现了村干部的贪腐问题,特别是城中村,因此要对农村的组织再优化,将村民自治组织三重职能向现代组织架构转化,将原来的经济功能转为有限公司,农民成为股东;将原来的自我管理社会职能社会化,向社区服务职能转化;将原来的政权组织向居委会转化。同时对新的组织形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采用有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模式,经营班子不再三年一届,使得三年一届的经济组织长期有效避免出现短期行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贪腐个人利益。居委会由于无利益,三年换届不会形成贪腐。社区服务可以形成政府购买或者经济组织内部服务购买的模式也可以改变浪费和不清晰的情况。

稳妥推进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流动迁徙,保障其与当地市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带动其非劳动力家属的入户迁徙,保障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就地享有教育、医疗、居住、低保、养老等的配套保障体系,让就业地与保障地一致。通过农民职业化和失业农民的补贴培训,确保农业现代化有充足的人力保障,避免出现50岁左右人群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保住底线、以工业化带动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让三农在改革中获得红利。中国梦,也是三农梦,我们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三农城镇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