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2013-04-29
“她,轻蒙起了双眼,我看到的是青春曾见。”
——这是艺术家侯庆对青春的诠释。
20岁的爱情有着百种姿态,
婉约的、热烈的、浪漫的、遗憾的,
或有情人终成眷属,
或相爱却不得相守,或未来得及说出口的暗恋……
这些都是青春留给我们最美的回忆。
由古看今、由今思古,无关于时间、地点、人物,
我们对于这个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侯庆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走出来的职业画家。
媒体评价他为“另类式样的传统坚守者”,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他试图用当下的审美去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2009年,侯庆在今日美术馆推出他的《琵琶记》展,到今天的《牡丹亭》,他表达了对于人物画这一题材总体架构的认识和理解,你永远猜不到他会用怎样的方式将这些呈现出来,但似乎又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新作《牡丹亭》的展览,更是受到了大公网、网易艺术、搜狐艺术等各大媒体的关注。在这个系列作品中,侯庆通过传统昆曲与绘画结合的方式叙述了20岁爱情的忧伤与美好。
牡丹亭与侯庆
谁选择了谁?
说侯庆是“传统坚守着”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不仅仅是喜爱传统文化,更是着力于将传统文学融入到现代审美中,是使传统文化呈现于大众眼中,将之发扬出来的执行者。
近几年很多的艺术家都想把中国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但是做得好确实很难。而对于中国元素的应用侯庆有自己的看法:“第一,要符合当下的审美;另外一个,也是当下大家一直在做的,就是中国元素要怎么用。从《琵琶记》到《牡丹亭》,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中国元素,但是我是想从骨子里面把他往里揉,而不是仅仅披外衣。单纯依靠符号强硬披上中国元素的外衣是不够生动的,骨子里的味道才最重要!”
中国元素的应用并不是刻意去计划的,这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如侯庆老师的代表作品中,《琵琶记》是在唐代的唐诗里找了一个点,《牡丹亭》则是在明代的昆曲里找了一个点,包括他正在计划做的一个关于颐和园的作品是在明代的园林里找了一个点,这三个点实际上是中国三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的东西。但其实都是他骨子里的东西,思路都是自发的,最初并没有什么计划性。“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自发的东西其实反而更有味道。”他说道,“对于《牡丹亭》,最初时仅仅想要画20岁的女孩子,开始也画了很多,但是感觉都不对。后来就遇到了现在的这个模特,这个女孩子给人感觉很舒服,这个时候跟她聊昆曲才觉得其实可以做《牡丹亭》。像黄晓明在《中国合伙人》中所饰演的俞敏洪一样,我当时创作《牡丹亭》也是被‘逼出来的。到底是《牡丹亭》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牡丹亭》,这个事情其实是说不清楚的。”
于雅俗中寻平衡
从雅好的《流水现印》到俗态的《琵琶记》,侯庆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而在《牡丹亭》中,侯庆又一次的谈到了雅俗的问题。
当下文学对于《牡丹亭》的表述中,大多强调了对年轻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歌颂,但往往夸大了那个时代的压抑性。侯庆对此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并不是一个压抑的时代,你要知道,那是一个色情小说盛行的时代。《牡丹亭》在这个背景下其实也有一些情色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世俗的,并没有后世所说的那么高雅,太过高雅的东西往往是‘空中楼阁,这中间一定要有世俗的支撑力才有生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接地气儿,正是它不会‘不食人间烟火、代代相传成为经典的原因。但是世俗的东西又没有那么过分,这中间就要有一个度,不同时代的这个度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平衡。”
而此次的给力新作《牡丹亭》,就是在大俗大雅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古今其实是相通的
“我们学历史其实也是为了当下,历史最大的价值实际上是对当下有什么影响。当下的人文科学,尤其是艺术领域中一般更加注重于强调古今的差异性,而我则一直强调古今的共通性。中国古代的女性,她在那个年代的经历和现在这个年代女性的经历其实是一样的,可能再过一千年还是这样的。就是说,这样一个人群到了这个岁数以后她的感受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在侯庆眼中的牡丹亭其实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描述的是年轻人的爱情,这种对于20岁美好爱情的感受和这个时代实际上是相通的。表面上,题材是传统的,语言也是传统的,但审美感受却是当下的。这也是他所希望呈现的。
44岁的侯庆老师,于48岁的汤显祖洋洋洒洒的《牡丹亭》中找到了相同感触。借古道今的抒发了自己对于20岁青春岁月爱情的缅怀。他说:“汤显祖在书写牡丹亭时已经老了,之所以说他老了,是因为我看到,他感动的其实不是爱情。就像我现在看到20岁的姑娘,我依然会喜欢她们,但是我也知道这种喜欢已经与爱情无关了。”
侯庆所创作的牡丹亭,很巧妙的将昆曲中的杜丽娘与现代的花季少女结合在一起,有反差却会让人觉得意外的和谐。在侯庆细腻的画作中,她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衣着,但她们神情中所泄露的信息无不让人体会到20岁爱情的美好。“我并不想说太深刻的问题,仅仅想让观者从画中感受到20岁爱情的美好,如果大家感受到这些,我的创作就是成功了!”侯庆这样说到。
一个人的爱情
如果仔细观看就会发现,通篇画作中所描述的仅仅是女主角的爱情,而并未出现任何男性,他仅仅从女主角的视角将这段爱情缓缓道来。“实际上牡丹亭的爱情是这个女孩自己的爱情,而加入了男孩的话感觉就不对了。而对于男孩这个角色,我认为最好还是留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观者自己去想究竟是怎样完美的一位男孩可以让‘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每个人对于完美的定义是不同的,这实际上也是留给观者和画家间的一个小小的互动,就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结局只是取决于你自己更愿意相信哪一个。但是不管你感受到的是什么,起码你都会感受到美好的东西,这才是我的主旨。”
无论怎样,忧伤也好幸福也罢,侯庆老师以他独特的视角,用他的方式向大家呈现出独属于20岁爱情的味道,以期望触摸到观者的萌点,带大家回味记忆中美好的青春。生命的悲哀在于它不能够重来,而生命的可贵亦在于它不需要重来,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