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找钱迎转机
2013-04-29易珏
易珏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需金融部门与财税部门的合力。
2013年将注定成为中小企业的转机之年。2013年博鳌论坛年会将视角固定在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从2013年首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的获批举办,到银监会“十五条”的发布力促小微企业融资创新,都在透视着政府层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亦更加关注。
政府关注的赢得来源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3月28日在出席“2013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新闻发布会”时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
朱宏任指出,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特别是在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近5年来,中小企业每年解决900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就业,占新增就业的80%以上,并吸纳了农村转移出来的绝大部分劳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发展实体经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处在黄金期、转型期和提升期,中小企业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承担了促内需、调结构的重要角色之一。
对接投融会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4月6日,博鳌论坛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六成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因此小微企业也被迫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诞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作为2013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对此深有体会,在长期与中小企业主的接触中,他发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着许多困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问题首当其冲。但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广大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难以对银行金融产品的要求、流程、操作方式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银行金融机构在寻求优质中小企业时也存在信息不足,风险过大,成本过高等问题。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贷款难的主要问题。
为此,即将在7月中旬举行的中小企业投融会,将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小企业走出去——海外项目与国内资本对接会”、银企对接酒会、中小企业融资讲座、优势成长项目推介会等十余场活动,进一步拓展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渠道、层级和内容。李子彬预计,将集中展示2000多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参会的企业将达2万家,包括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内的300家金融机构将参展参会,达成交易额200亿元人民币,而中小企业的高成长、低碳、环保项目将成为极受金融机构和资本青睐的对象。
央行:加大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认为,“目前,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影响,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降低的双重困难,经营压力不断扩大,如何寻找到更好的投融资渠道,仍是影响中小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
谢多亦在会上表示,央行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力度。
一是注重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截止2012年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8个百分点。
三是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用,支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激励补偿机制,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弥补金融机构呆账损失并给予手续费补贴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是积极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拓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五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等放贷机构难从可靠渠道了解情况,央行早在2008年已经在北京等地试点,着力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信体系,截至2012年末,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235万户。
银监会:“十五条”落地
在此期间,银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是银监会落实和推进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
《意见》明确,对于小微企业授信客户数占该行所有企业授信客户数以及最近六个月月末平均授信余额占该行企业授信余额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原则上东部沿海省份和计划单列市授信客户数占比不应低于70%,其它省份应不低于60%),各银监局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可允许其一次同时筹建多家同城支行,且不受“每次批量申请的间隔期限不得少于半年”的限制。
2011年6月,银监会曾经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银十条”)。与“银十条”相比,《意见》增加了不少新亮点。一方面,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引导商业银行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抵质押方式,研究发展网络融资平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渠道。
不仅如此,《意见》指出,在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中,优先选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显著、风险管控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
银监会相关人士指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通过更有力的正向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银行:借机发力小贷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去大家一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多数指的都是贷款,这次我们提出的是一揽子的综合服务,包括前期的一些咨询,比如小微企业要在哪个领域发展,银行会帮助它做一些衔接,给它一些前期的指导,也包括结算,另外在小微企业资金出现短期闲置的时候,提供理财服务等”。
“很多商业银行都有比较成熟的小企业营销模式,例如与各级政府、工商联、园区、行业协会等合作,既能降低信息调查成本,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通过供应链融资切入,充分利用现有大客户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则保障了交叉销售综合化金融服务。”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表示。
一位在中部三线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从事多年小微企业信贷的人士对“十五条”的细则表示欢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他十分愿意从小微贷款,在利率浮动等多项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普遍比大企业贷款的收益率要高,但受限于以前的政策规定中的一些细则操作性不够强,很多情况需要向监管部门汇报,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无形中增加了房贷成本。而很多小微企业在等待放贷的过程中,同样会流失一些发展机会。
博鳌论坛最新的《报告》同样佐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报告》显示,银行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有66.7%的小微企业主将向银行贷款排在了第一位。关于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达到45.8%。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十五条”“在设立同城支行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是由于随着管理水平流程化,银行支行、网点主要服务对象转变为以小微企业为主,政策上的支持对零售网点深挖小微企业客户有一定的帮助;而在风险权重上给予一定条件下的降低,体现出监管层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监管指标上给予倾斜,容忍度比较给力,对银行放手进入小微企业领域有很大激励。”
企业:还需信用买单
尽管中、农、工、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额均创下历史新高,但相比49.78万亿元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小微企业11.58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依然只占15%。
部分中小企业主对此则不如银行积极,“我去银行贷款,银行的宣传口号都是为知识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开出最高5000万贷款额,最长3年贷款期限确实很诱人,但是首要条件是资产总额在4亿元或销售额在3亿元的企业,这对我们刚刚起步年销售额才1亿元,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北京大兴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主称,“事实上银监会和监管机构一直在喊大力支持小微,但我们中小企业主融资难,根源主要还是缺乏信用。”
相比其他中小企业贷款产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类的产品无论是贷款额还是贷款期限都缩水不少,拥有政府或中央企业采购订单合同的企业和实质性启动上市工作的企业则备受银行“青睐”,而这种差别化待遇的根源则在于信用。
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针对高科技企业遭遇传统信用担保模式短板难题,中关村已经投石问路,推出了“瞪羚计划”,“瞪羚计划”的重点培育企业可以通过“信用”申请到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
据介绍,经营三年以上,近两年持续盈利,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其他股东愿意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只要在中关村信用评级在三星以上就可以申请相应额度的贷款,授信期最长可达一年。中关村“瞪羚计划”成为全国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而创新信用担保业务不可多得的融资范例。
谢多透露,央行层面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对接一直在推进。2012年末,纳入信用体系的235万户企业中,累计已有29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过,相比数千万户的中小企业,235万户的占比依然过小,而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户数更属凤毛棱角。
谢多呼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与财税部门的合力。同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从单一的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充分地利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仍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不过,2013年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国务院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正在试图合力寻找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