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防控措施

2013-04-29黄超苗广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危害

黄超 苗广飞

摘 要:介绍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寄主、危害及传播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提高检疫意识、做好疫情监测和调查、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

关键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危害;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76-02

2010年安徽省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中,在长丰县首次发现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疫情,通过近两年全省的疫情监测和调查,目前该病在安徽省合肥、淮南、宿州等市均有发生。该病的发生对安徽省西瓜、黄瓜等经济类作物的生产构成很大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发生情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于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最先发现,20世纪60年代该病随黄瓜、西瓜传入亚洲的印度、日本等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台湾地区,2005年中国内地首次在辽宁省盖州市发现该病。鉴于该病的危害性,2006年农业部发布第788号公告,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增补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被列入国家三类检疫性病害。近些年来,该病随种子、嫁接苗的调运,传播速度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自2006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该疫情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目前该病发生范围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河南、福建、湖南、湖北、海南、安徽等。安徽省于2010年最先在合肥市长丰县发现该病,至2012年扩散到淮南、宿州等市,发生面积约20hm2。

2 寄主与危害

2.1 寄主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自然寄主主要为葫芦科植物,如黄瓜、西瓜、甜瓜、葫芦、西葫芦、丝瓜、无花果、叶瓜等;另据报道,该病毒也可侵染苋色藜、白藜、曼佗罗、烟草、蝴蝶草、栝楼等植物。2004年厦门海关在从日本进口的南瓜种子上也检测到该病毒。近几年我国发生该病寄生物主要是西瓜,2010年安徽省在送检的西瓜和葫芦样本上均检测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上海市在黄瓜种子上检测到该病毒。

2.2 危害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西瓜后,在西瓜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在西瓜叶片上产生轻微的斑纹和植株矮化,早期受侵染的西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褪色或淡黄色花叶斑,绿色部位突出表面,叶面呈现凹凸不平,叶缘上卷,其后出现浓绿凹凸斑,但叶片老化后症状会减轻;部分发病株蔓生长停滞,白天出现萎蔫症状,严重时整个植株变黄,导致死亡。该病毒对西瓜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对瓜果的危害,病瓜外表上与健瓜没有多大区别,但切开以后会发现果肉周边接近果皮部呈黄色水渍状,并有块状黄色纤维,果肉纤维化,果肉变暗红色或紫红色水渍状,成熟的西瓜果肉腐烂,变为暗褐色并出现空洞,如丝瓜瓤状,老百姓称之为“倒瓤子”、“冻心瓤”、“血果肉”,味苦、难以食用,丧失经济价值。仔细观察,发病严重的西瓜,果梗部常出现褐色坏死条纹,果梗与瓜联结处有褐色坏死斑,西瓜表面有不明显的浓绿圆斑,有的会长出豆粒大小的深绿色瘤状突起。拍击病瓜,会发现比健瓜有弹性,声音发钝。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危害黄瓜后,黄瓜新叶上会出现黄色小斑点,然后出现花叶并带有浓绿色突起,叶片上引起色斑、水泡及变形,叶脉间褪色呈绿带状,会导致黄瓜植株矮化、结果延时,果实大部分黄化或变白,在果实上甚至产生墨绿色水疱状的坏死斑。该病毒危害甜瓜等其他作物,主要表现为花叶、绉缩、畸形、局部坏死等症状,使产量减少,品质降低。

作物一旦被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危害,损失非常严重,一般会造成产量损失15%~30%,严重的会达到60%以上,甚至绝收。据报道,1971年日本仅静岗县一地的洋甜瓜就损失1亿日元,关东地区的西瓜发病面积83hm2,损失9亿日元,以后蔓延到日本西部和北部,成为瓜类毁灭性病害。我国辽宁盖州地区首次发现该病时,西瓜大面积受到危害,受害面积333hm2,近13hm2西瓜绝收。2010年安徽省长丰县在西瓜上首次发现该病,发生面积0.2hm2,几乎绝收。2012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宿州市埇桥区在西瓜上发生该病发病面积20hm2,发面田块产量损失50%以上,部分田块西瓜全部不能食用,导致绝收,瓜农损失惨重。

3 传播途径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是以种子(包括西瓜种子和砧木种子)、种苗传播和接触传染为传播途径。带毒种子是主要侵染源,通过嫁接、授粉及田间农事操作等极容易造成接触侵染。因此,该病可随随种子或流水作近、远距离传播,随雨水、农事操作在田间进行传播蔓延,尤其瓜苗在授粉、风雨擦伤、断根、剪枝时最易被传播病毒并发病。有试验表明,带有病毒的病株残体落入土壤,病毒可在土壤中越冬,病毒活性可保持1a以上,成为下一年侵染源。

4 防控措施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近几年新传入安徽省的检疫性病害,广大农民甚至农技人员对该病还不够了解,近两年发生病害的农户普遍认为是假种子引起的,有的认为是水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能做到及早发现,不能进行及时防治,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另外,对病瓜不进行检疫处理,随意丢弃,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和蔓延速度。

4.1 提高检疫意识,做好疫情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安徽省发生几起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事件的调查和了解,发病感病西瓜的种子大多是从山东调运过来的,经种苗繁育公司育苗、嫁接销售给农户,可初步认定,该病是由带病种子传播到安徽省。因此,广大种子繁育工作者、经销商要切实提高检疫意识,严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不从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从外地调进的种子一定要经过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经过产地检疫合格,开据调运检疫证书,方可调进。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高度重视该病的危害性,认真做好疫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重点掌握本地西瓜育苗企业和经营大户,做好检疫工作,积极宣传该病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要求相关企业和个人大力配合植物检疫机构做好西瓜种苗的检疫工作。检疫人员要及时了解种子来源、种苗检疫和销售情况,对外地调进的西瓜种子、种苗,要严格检查有无植物检疫证书,对无调运植物检疫证书私自调运种子的企业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进行处罚。

4.2 种子处理 选择健康种子是防止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传播的最有效办法。农户在购买西瓜、黄瓜种子时要尽量选择大厂家、大品牌、经过检疫合格的种子。通过对种子消毒处理,可以大大降低该病发生的几率,包括作为嫁接砧木葫芦种子的消毒。有试验表明,种子可在70℃下进行干热处理72h,可大大减轻种子带毒率,而不影响发芽率,但需注意的是,接受处理的种子必须是干燥的,一般含水量应低于4%,并且要严格控制处理时间,否则热量会杀死胚芽,使种子丧失发芽能力。药剂消毒可选用10%磷酸三钠或0.3%~0.5%次氯酸钠浸种20min,杀毒效果明显。当然,使用干热处理结合药剂消毒的防效更佳。在播种前,对种子还应该用70℃温水浸种20min,边加水边搅拌,浸种后催芽播种;也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min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浸种催芽播种。

4.3 土壤处理 土壤带毒对下一茬寄主作物有一定的传染性,对发病田块的土壤处理最有效方法是实行轮作,种植非寄主类作物或水旱轮作1a以上。对于没有条件进行轮作的,可对全田土壤进行药剂消毒。主要的消毒方法是土壤熏蒸消毒,目前最为有效的土壤消毒剂有溴甲烷和氯化苦。对大棚的苗床土还可以进行蒸气(90℃以上)消毒30min。

4.4 加强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做好苗期管理是减轻病毒危害和有效防治的最关键措施。当新叶上出现不规则褪绿(绿色斑驳)及褐色的花叶,发病严重时叶片绿色部分隆起叶面呈凹凸不平状,叶片变细变小等较明显的症状时,要及早剔除病苗、弱苗,选用壮苗嫁接。嫁接时要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刀具的消毒,减少外界污染,防止病毒传播。

苗期发现发病症状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再进行防治效果甚微。药剂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0.5%抗毒剂1号(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毒克星(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较好,此外喷洒高锰酸钾1 000倍液或硫酸锌1 500倍液也有一定效果。

4.4.2 田间农事操作要细心 在作物生长期间,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要尽量细心,注意减少植株碰撞而造成伤口,中耕时要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既要防止土壤过干,又要防止高温、高湿这样可以降低植株染病的几率。

4.4.3 清理田园 田间发现可疑病株,要随时拔除,对拔除的病株残体不能随意丢弃,一定要集中堆放,彻底烧毁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参考文献

[1]吴会杰,秦碧霞,陈红运,等.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甜瓜种子的带毒率和传毒率[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 527-1 532.

[2]汤少云,张凯.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识别及防治[J]. 长江蔬菜,2010(3):37-38.

[3]张永江.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6(8):9-1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肥胖危害知多少
药+酒 危害大
网络的危害(三)
酗酒的危害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