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英语: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3-04-29张越
张越
爱华英语学校校长陈曦最近很忙,她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学校的“第二个十年规划”。
在前不久的4月,爱华英语刚刚过完了11岁生日。紧随其后,5月25日,爱华英语的第四个分校盛景国际分校盛大开业,如今,世纪金源分校也即将揭开面纱,面向社会招生。11年5个校区,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数字,相反,这个在社会舆论中受到颇多美誉的学校扩张速度如此之慢,不禁让人疑惑。但这件事情在陈曦看来,她非但不感觉奇怪,反而认为正是这种稳健的步伐成就了今天的爱华。
“与其和同行们比学校的规模,不如拿质量说话。”陈曦清脆却不失温婉的语气中,夹杂着自信。当然,陈曦有她的王牌,早在2009年,仅有两个校区的爱华就被评为“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英语培训机构”,到了2010年,爱华又被评为“最具推荐价值的小学生英语培训机构”。这是陈曦走过艰辛的11年中最大的欣慰。
小荷才露尖尖角,爱华英语虽然没有在规模上疯狂扩张,陈曦的钱包也没有多鼓,但是爱华经过陈曦的精雕细琢后,似乎离教育的本质更近。爱华英语十余年积攒的“量变”将要、或者正在发生“质变”。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逆行
陈曦从创业开始,就在做一件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
陈曦曾在爱尔兰留学并工作5年,是学校留学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这原本是一份很安稳的工作,但在常年与留学生们交流之中,她却背上了一个重大的思想包袱——在90年代从世界各国走出的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都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的综合素质都相对较高,绝非单纯依靠优越的家境。但是当他们踏出国门,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往往会遇到诸多麻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交流障碍。“这些考托福分数极高的孩子,到国外竟然听不懂老师讲课。虽然他们考试的分数并不比来自英语国家的孩子低,但是他们却多数有交流障碍。这真是件让人心痛的事!”陈曦处心积虑,“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这段经历让陈曦无论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还是在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化上,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心得。于是她凭着一种夹杂着冲动的热情回到中国创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举国上下都以分数评高低的年代,陈曦却要办一所“实用派”英语培训学校。她却另辟蹊径,将应试教育拒之门外,不辅导孩子考试,而侧重于孩子的口语表达,并以小班制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还格外着重对孩子阳光心态的培养。这种办学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也给爱华英语早期的运营带来麻烦。最初来爱华英语报名的家长,多数会询问:“有考前冲刺吗?”“有剑桥英语吗?”爱华英语当然是无法满足这样一类家长的,爱华曾一度陷入招生困境。
但是,陈曦却固执地一条路走到黑,她不但没有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反而再度向自己提出挑战,将小班制定位为“一对八”的模式,即一个全职外教带八个孩子,把教学做到极致。于是,我们今天看到,来爱华咨询的家长多数会问:“这里的语言环境是什么样的?”“这里的外教都是什么资历?”“我的孩子胆子很小,来爱华就真能大胆张口说英语吗?”“我们想让孩子出国,这里除了教英语外,有国际文化课吗?”
家长观念的转变,让陈曦认为她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会尽可能地去影响我可以影响的人。”说到此处,陈曦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大大的酒窝,她的这个在当初被众人看成是空想的想法,如今终于成为现实。
打造良心工程
人们都熟知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自于客户的需求。表面上看,陈曦的做法似乎在与中国体制抗衡,向传统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语言教育说“NO”。实际上,是陈曦的目光看得很远。
2001年,陳曦开始为创办爱华英语做准备,而这一年恰好中国申奥成功。这样的一个历史事件对于陈曦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机遇。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全国、尤其是北京开始重视英文表达,这也成为推动中国语言教学发展的一个绝好的契机。
此后,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领域的深度沟通,更加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融合,语言的障碍在逐渐扫除。在这样的社会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人只会说汉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双母语时代即将、或者正在到来。时代的发展是语言教育市场的鞭策者,与其说陈曦在十年前是逆水行舟,不如说这是她的先见之明。
爱华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是相吻合的。陈曦在采访中说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尊重教育规律”。爱华英语从2002年正式招生开始,直到2007年都只有一个校区。在初创学校的几年,陈曦一门心思想把学校做得完美,与教学相关的事情,她几乎都要亲自过问。包括课程设置、选取教材……她在每个细节上都要精雕细琢。然而,经过孩子们和家长们口口相传后,爱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其中一个远住大兴的孩子为了来爱华学习英语,来回往返路途竟需要花费4个小时。而且这个孩子一学就是6年。家长们都说:“爱华这么优秀,为什么只有一个校区呢?”这句问话突然让陈曦开窍。“我当初回国的时候就是想让中国更多的孩子张口说英语。我为什么不能把规模做大一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呢?”陈曦开始反问自己。于是,在2008年底,爱华英语走出了石景山,走向了海淀,创建了第二个校区。到了2010年,爱华英语走进了中关村……
爱华英语的这种扩张是稳健的。从陈曦办学的态度和她的行事风格中很容易会发现,她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她能控制自己不为利益驱使的能力。一个集团,尤其是一个教育集团在疯狂扩张的背后,所牺牲的一定是孩子们的利益。“教育不能怠慢,成长不能重来。”这是陈曦在每一次对爱华新员工进校后第一次培训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她多年恪守的准则。“教育是良心活,教育工作者不像普通制造型企业的员工,制造型企业允许有次品率,但教育是绝对不能有次品率的。人长过3岁,就没有3岁了,教育是良心工程。”陈曦说得很认真。
“爱华如莲”
当然,爱华的成功除了离不开陈曦的努力以外,还离不开另外一个人。
在采访陈曦的时候,陈曦话里话外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合伙人、爱华英语的外方校长——心理学硕士、文学博士大卫·考特(Dr.David Cotter)。考特博士绝非是学校的名誉校长,而是全面监管爱华英语的全球选师团、师资培训、教学督导和研发等重要管理工作的校长。
考特博士是爱华英语的创始人之一,他当初抱着对中国的向往,对合伙人陈曦的信任,以及他的满腔抱负——希望为中国孩子做些事的愿望来到中国。而在此后的11年里,考特博士因为工作繁忙,只回国探望两次,他把中國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并娶了中国的妻子,还有个可爱的宝宝。在爱华成立的早期,考特博士经常亲自给学员上课,他每次走上讲台都活力十足,教学方式诙谐幽默,孩子们非常喜欢他。对于他来说,爱华英语的每位员工和学员都是他的家人和朋友。
说起考特博士对老师和孩子们的爱,每一个爱华人都会想起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回忆。事件虽已过一年,但对于每一个爱华人来说,却依然历历在目。
事发当天,爱华英语学校80多名孩子正在北京房山青龙湖少年军校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傍晚,正当孩子们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房山是重灾区,水位迅速上涨,基地一侧的围墙已经被冲毁了,洪水滚滚流出,把基地门前公路冲开了一个十多米长、四五米宽的豁口。彼时,校长陈曦正在带领海外游学营的孩子在国外,考特博士恰好在北京。当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让司机开车去事发现场,“我要让我的学生和老师第一时间看到我!”考特博士当时心急如焚。但是当时北京的4环和5环交通已经完全瘫痪了,车辆无法驶入现场,直到第二天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冲锋舟率先驶入了现场,考特博士看到后,摆脱众人的劝阻,愣是一个人淌了过去,一米九的大个子,大水却已齐胸之深。当学生和老师看到他的时候,抱着他哭。
危难见真情。陈曦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眶有些湿润,“考特博士简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白求恩!”她说。
爱华团队就是由这样一群有梦有爱的人组成的。采访时陈曦突然想到前些日子看过的一本书,名为《人生如莲》。她突然发觉爱华也如莲。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成功或者失败等结果的呈现,都是莲花露在水面之上的花朵,而生出如此美丽的花朵的根源却在于水下看不到的深层养分的积累。“成长是有过程的,坚守也好,扩张也好,我们会找好平衡点,支撑学校长足、健康地发展,奔着英语行业里的清华——‘百年爱华这个方向去走。”陈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