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位思考”不如“换位体验”

2013-04-29袁桂利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求职者中学生

袁桂利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两次提到了“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一次是在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中,教材提到“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另一次是在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二框中,教材中说:“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教材中还说:“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关爱。”

对上述观点,我不持反对意见,因为这毕竟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性化教育的需要,但我也不敢苟同。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从物质到精神,从人的外表到内心世界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内心情感更是在发生质的改变,导致需多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起不到教育与感化当代中学生的作用,或起的作用不够明显。有这样一个故事: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 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这个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就是:换位思考等于隔靴挠痒,只有换位体验才能感受到当事者的处境与心情,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教育人,改变人。

我们先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中所提到的:“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见教材第25页)。我并不否认这是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好方法,但通过调查发现,仅仅是通过换位思考能真正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受到父母难处的有多少呢?先看下面的一组调查统计数据:

通过调查表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四项内容的调查中,前两项占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其他两项接近占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当前对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远远不够。但仅从这项调查数据中我们不能说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主任,还有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更不能否认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与劳动,只能说明教育方法还存一定问题,单凭换位思考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我们当前的教育对象,已跟不上中学生内心世界复杂的变化,也就是说用换位体验来替代换位思考或许能对这一现状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天津电视台有一个《非你莫属》栏目,这是公司老板公开招聘职员的一个平台,是求职者面对12位老板的提问和考核,进行答辩和能力展示的一个节目,每个求职者往往被老板们问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有一期却改变了以前节目的规则,由华艺传媒老板杜子健上台扮演求职者,回答其他11位老板的提问和测试,开始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渐渐的就支撑不住了,有好几次被老板们问得无言以对,紧张得思维混乱,求职方向不明。之后,他深有感慨地说了一番话,希望老板们今后再面对每一位求职者时,一定不要问一些与求职无关的内容,一定不要打断求职者的自我阐述,让他们先完整地表述完,更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挖苦和刁难求职者,这样才能让求职者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我们不能说这些老板们以前没考虑过求职者的心情,没舍身处地地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一定是换位思考过,不过那只是想想而已,感受没那么深,只有通过这位老板亲身尝试后,他们才真正体验到每位求职者在台上的心情与感受,也就是说换位体验明显比换位思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的中学生真正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感受呢?那怕是一次,一天,或者一件事,这样远远比我们那种苦口婆心的语言教育要好得多,也比我们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些所谓“实践探究”的教育方法要强得多。这正如树上的梅子一样,你不亲口尝一尝,你就不知梅子的真正味道。

我们再看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二框中两处提到换位思考,第一处在107页,教材中说:“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的确,人与人之间少不了冒犯与误解,这就需要我们之间相互谅解与宽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这种理论上的传授已经很到位了,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知识也记得很牢固,甚至能倒背如流,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因被误解而引起的斗殴事件在学生之间发生。深圳某中学高三学生张某因被怀疑偷同寝室学生的手机,而被打成重伤,之后手机在“失主”自己的柜里找到;山东菏泽某中学初二学生李某因被怀疑传坏话被同班女生打伤而住院,如此事例说明,换位思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换位体验,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他人的感受,而不是停留在思考上。希望我们广大一线育人者克服那些走过场,摆样子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多去做一些能真正体验他人的有效实践活动,让宽容、体贴、爱护和理解走进校园。

本课第108页再次出现了换位思考教学点,教材中说:“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其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教材的这一处出现的换位思考最终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思考,更重要的是体验。一些学校的校长、政教工作者、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说在教育学生方面想出了不少的花招,诸如学校走廊中贫困山区学生艰苦生活的宣传画,尊师重教的标语,爱惜粮食,保护环境的条幅等,贴满了学校的走廊,布满了学校的宣传框。宣传是做到位了,但利用这些宣传材料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的却很少,因此造成学生顶撞,甚至打骂老师、学生浪费搞攀比、不保持环境卫生乃至破坏环境、不尊重清洁工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屡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要地,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妨少喊几句口号,少搞一点形式,少走一点过场,把育人大事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宣传材料开展一些能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临其境的去感受他人。诸如利用班会和课活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一下做教师的感觉,让学生利用假期扮演老师角色进行一次家访,去体验一下老师的所感所想,让学生去说服教育一名犯错误的同学,去体验一下为师者的心情;利用假期教师组织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生活一周,让他们去尝一下艰苦与贫穷的滋味;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上大街义务当一次清洁工……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也很好操作,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活动会引发学生更加尊重教师、更加刻苦学习;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更加热爱生活;会更加尊重清洁工人,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求职者中学生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换位思考”可解决“政出多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