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的问题及成因

2013-04-29王奕王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科学生理工文科生

王奕 王敏

大学生职业指导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它关系到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也关系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幸福感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专业性质和社会偏见,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尤其是理工院校文科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理工院校文科专业学生更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疏于平时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提高,更别提对其所学专业深入思考和对专业发展的认真关注,在求职择业中极易出现种种的思想困惑和挫败感。这样的消极心态进而助长了学术虚无心态的蔓延,导致读大学“无用论”、读文科专业只为“混学历”的不良心态。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理工院校在开展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引起理工院校的关注。

一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对文科学生职业指导未给予足够重视

国内大部分理工院校开设文科专业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社会知名度、影响面也较低。在职业指导教育开展较晚的大背景下,专门针对文科生的职业指导很容易被忽视。理工科大学“以理工为主”的发展战略,使得学校集中大部分资源发展理工科,对文科的发展和投入不足。社会期待理工院校的文科生既有理工科的实践能力强、解决问题严谨等工科特色,也希望具有文科思维灵活、文字表达能力强等特点。但实际上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在理工院校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诸如质量不高、竞争力弱、缺乏特色等问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部分学校未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文科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学生本身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2职业指导与文科人才培养规律相脱离

长期以来,“学理科走遍天下”的传统观念制约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在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在观念上形成一种误区:文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容易被代替,文科类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这些观念误区的存在,早已影响到文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把文科生打造成市场所需的特色人才,让他们各显身手、发挥所长,让大学学到的知识有应用导向,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3文科学生职业指导与社会需求脱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把本科教育划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然而,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市场不会考虑社会办什么样的大学,做什么样的本科教育,市场关心的是企业或者岗位上有适合的人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效益。从学生及学生家长角度考虑,上大学出来就得有份工作,甚至是好点的工作。高校职业指导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必须关注用人单位、家长、大学生自身乃至国家层面的需求。文科教育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只关心文科生是否具有“学富五车”的专业知识,不能把培养学生当成单纯的学术来研究,更不能认为就业是职业学校或者专科培养的问题,而较少关心学生所学知识的社会适用性和发展性,较少关心培养人才与社会的对接问题。本科教育放在整个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关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就业,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不是什么“掉身价”的事情,任何教育形式和层次,都要关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高校有义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4学校为文科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途径单一、形式有限

目前职业指导为文科学生提供的形式有限,途径单一,很多高校利用讲座或者教师授课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而此类的指导往往侧重于理论灌输,缺乏对于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诸如一对一辅导、拓展训练等其他方式,大多数的学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开班上课”的初级阶段,与此对应的是,文科生表达出“希望学校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职业指导”的呼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也应强调对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生涯规划的技能、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培养,仅仅依靠一种方式的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5职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纷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置了职业指导课程,但课程设置不很规范,有的学校根据老师的专长和研究方向来设置职业指导的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随意性大,授课教师主观性强,不能达到引导大學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更不能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引导。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务虚多而务实少,以介绍知识为主,而较少涉及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特色[1]。此外,学校、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的心理,更有甚者则是对于职业指导课程根本就置之不理,“混混学分,混着脸熟”,这对职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发展都极其不利[2]

6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未体现灵活性和吸引力

在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本是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然而,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理工院校文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据调查,目前高校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比较低,学校的职业指导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招生、政策咨询等程序性的工作过程中。与此相似,职业指导课程亦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只是一味地理论、政策“灌输”,缺乏生动实际的案例;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系统性,这样,不仅不能在深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缺乏对职业指导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更无法体现文科教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二理工院校文科学生职业指导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文科生职业指导开展晚,研究有限

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就业指导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普遍起步较晚。“职业指导”实际上是个外来词,而对于高校文科生的专门的职业指导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高校中缺乏一整套规范、完整、有效的职业指导系统。相当数量的高校为了应对“就业难”问题而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中很多内容多是借鉴西方职业指导经验而来的,关于高校自身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却非常有限,特别是针对于文科生的专门职业指导更是少之又少。“拿来主义”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一味地借鉴而忽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开展职业指导,将不利于职业指导学科的发展,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很难向前迈进。

2职业指导工作专业性不强,缺乏分类指导

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少数专家、学者组成。普遍缺乏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很多人并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拥有在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家职业指导师双重资格和身份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分类,指导千篇一律,没有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往往使职业指导工作在推动就业问题上流于形式,陷入被动。

3忽视体验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各高校职业指导内容多侧重职业发展理论的介绍,以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宣传和求职技巧的指导。学校职业指导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缺乏针对文科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育、轻德育”。一些职业指导教育内容设置严重脱离实际,缺乏系统的、实用的职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对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等知识的相应教育,使得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

4对职业指导课程和性质认识存在偏差

国外社会对学校职业指导的支持与鼓励方面很有效果,说明职业指导对推动就业有独特的作用。虽然各高校都将职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思想上都对学校职业指导的重视不够。因此国家开始极力倡导在高等学校推行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但就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措施仅仅停留在言语鼓励层面,缺乏真正强有力的落实。[3]

5职业指导与文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面亟需加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只有与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作为当前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就业难”问题亟需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尤为关键,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亟需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中构建一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使职业指导与文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特长、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职业道路,进行正确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真正实现“人—职”匹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卢美芬.大学生就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2]张成水.高等师范院校应开设职业指导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5).

[3]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研究与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文科学生理工文科生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如何提高高中文科学生数学成绩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浅谈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与策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独立学院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