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桃源
2013-04-29周小林
周小林
又逢双休,天气也还不错,阴中见晴。于是约了朋友要去坑背水库看看。午后,斗斗携了夫人驱车过来,我和妻子上了车。
车子沿着迎宾大道往南在竹笮原收费站的旁边拐进一条小路,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我们在坝顶上下了车。
站在坝顶游目四顾,湖光山色、远影近景尽收眼底。只见两座青山如一双巨臂,将一泓碧水抱入怀中。微风过处,山上松涛阵阵,湖面波光粼粼。我拥轻风入怀,听空山鸟语,看水光潋滟,荡心中涟漪,一种舒适和惬意,漫溢开来……
坝口的两边,栽种了几垄银杏,葱葱茏茏的,银钱大小的叶片,在那经努力穿过云层的日照中发出了亮亮的光晕。
沿坝的右岸,一条简易公路向库尾延伸。我们顺着公路缓缓向前,用脚步丈量着它的长度。路边多有苦楝间隔几株罗汉松,偶然也有几棵石榴。石榴的花还未褪尽,但树下已是一地的落红,鹌鹑蛋大小的石榴也已站满枝头。
忽然想起饶庆年先生的几句诗来,小路幽深\兰草花默默地飘散着三月\小路又热烈\野石榴点燃了如火的夏天……
也就走了一两公里路吧,我们到了朋友老李的住所,是一座两层的小洋楼。一楼其实是库房,存放着几十吨的鱼饲料,散发出一种近乎酱油味道的浓香。
正值下午四点,恰逢投料的时间,只见老李将一包包的鱼料倒入投料箱,一通电,机器“滋滋”一响,投料箱即如沙漏,徐徐将饲料抛入湖中。湖面顿时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几十万条鱼当即浮出了水面,争抢着美食。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上学的那会儿,开饭的辰光。投料箱发出的那种“滋滋”声响,恰如我们学校开饭的铃声。铃声一响,教学楼犹如一个被打烂的蚂蚁窝,那些个手拿着饭盒两眼发光的同学,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潮水一般涌向饭堂,那种心情是谁都生怕会比别人更迟了一步。
可惜我没有参加过什么攻城战役,但是我又在想,这种镜像大约和攻城战役发动总攻时的场面应该也会相仿,投料箱的“滋滋”作响同发动总攻时冲锋号的军歌嘹亮,两者的功效,大概也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紧接着,“第二个饭堂”的铃声又响了。
“第三座城池”总攻的冲锋号也嘹亮了……
我终于发现,李老板的脸上,弥漫开了名校校长和常胜将军那种得意的微笑……
我同老李开始攀谈,原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水库,每天投料就要近一吨,一年下来,鱼料的投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得到的回报自然也不会少,保守点一年也有那么十几二十万,碰上行情好时,再翻个番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每当造化不好,遇上鱼儿发病时,血本无归也难意料,听说去年老李的收获就是很小,甚至小到了无法去向他的老婆报告。我先前只知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却原来,任何一种投资都要同风险并存,包括养鱼,入水也要三思!
我说水面上怎么不见鸭子之类的东西,老李说,养鸭对鱼有会影响……
在投料房停留片刻后,我们复又前行。只见路旁及山上多有杂树,且以枫树居多,如若是在深秋,待到秋枫红时,这里大概也会有“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致吧。
眼看就到了公路的尽头,却是一个拐角,原来我们走进了一个叉库,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山坳上居然有一处小村落,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
这该不会就是传说当中的世之桃源吧。
斗斗说,这地方还真的就叫桃树坑了。
只见屋后长满了翠竹和几株古樟树,屋前是清一色的桃林,这大约就是桃树坑的写意吧,其实零星也种了一些李(子)树,如若主人能种上些许的杨柳,加入些苏堤的味道,就能更见风姿了。在路边眺望,只见与水库对接处有三五口鱼塘,挨着鱼塘的是一垄田地,田里种作的大都是莲子,也穿插种了些水稻,还有菜园。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知杨万里可有打此经过,因为诗中的描述分明就是眼前的景致了。
菜园里有一老农正在为辣椒除草和施肥,见到我们,远远的就和斗斗打上了招呼,也姓李,是斗斗的旧时相识。不知是谁又扯上了李子,李大伯说也就在前几天吧,一个外来客将李子全收走了,现在树上所剩的,只是一些很难采摘的果子,如果你们愿意,你们欢喜,就随意采摘好了。
望着树梢上红得发紫的李子,那酸甜的味道,缠绵于我的味蕾之上。看到斗斗他们蠢蠢欲动,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那久藏的童心又被点燃。于是,农村、山里长大的我终于等来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因为小的时候我还有雕郎鼠(松鼠)的绰号呢。只是一试身手,老迈的雕郎鼠再也不敢提当年勇了,尽管“尚能饭否”,可终究腿脚蜕化严重,看来雕郎鼠的风采是荡然无存了,倒是袋鼠的风貌尽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收获三二斤果子,可谓是“粒粒皆辛苦”了,还收获了满身的百花齐放和万紫千红。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我又收获到了李子之外的那份劳动带来的喜悦!
返程的时候,山坳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我心里也生出了宁静的依恋。我开始在想,如若能在此处搭几间草庐,效仿陶公筑篱种菊,那种悠然,那份安静,那丝恬淡,又会是何等的惬意啊!
我终于明白,我骨子里有一种东西,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与桃树坑很合拍,很亲近。桃树坑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它生出一个吸盘,牢牢地吸住了我。
我喜欢桃树坑——这世之桃源。
(作者单位:宁都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