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家争鸣

2013-04-29李秋奇

档案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方针学术科学

李秋奇

百家争鸣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先秦时期。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即发表意见,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解放初期,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将“百家争鸣”一词发扬光大,“双百”方针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指针。

百家争鸣的历史渊源

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使得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于是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产生的主要思想流派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作品《春秋》、《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主张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杨朱,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法家,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商鞅,代表作品有《韩非子》、《商君书》、《管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双百”方针

解放初期毛泽东倡导了“双百”方针,这是对“百家争鸣”的继承和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是,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56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提出来。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事实上,在这之前,“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毛泽东分别在1951年和1953年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在这次会议上将其一并提出,意义更加的深化。

1951年,中国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有的主张全部继承,有的主张全部取消,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陈伯达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月2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的主旨同《论十大关系》完全一样,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1956年5月26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向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者系统地说明和阐述了“双百”方针,指出,党中央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是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化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6月13日,《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陆定一这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报告一开始就说:“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这已经由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过了。”1956年党的八大确认了“双百方针”,写进了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从而使这个方针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个最高领导机关的决策。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双百”方针。他明确宣布,这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要求,反映了当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国家形象,反映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一种信心。它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1961年、1962年,党中央先后制定了科学、教育、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纠正违背“双百”方针的错误。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受到了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认真总结了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双百”方针体现的是一种自信、开放和宽容的文化心态,遵循的是符合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规律。这当然不是说要无为而治、放任自由。承认和允许多层多样的文化形态,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调和。这中间自然有分歧,有不同的意见,但只要不越过赞成社会主义这一政治底线,便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更重要的是,提出“双百方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转向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作为执政党,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大力倡导主流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先进文化,总是在同不那么先进、不那么正确的文化的比较、竞赛和争鸣中发展起来的,总是通过不断的文化实践来证明、丰富和完善的。因此,关键是要拿出比你不赞成的东西更好的文化成果来,显示自己的先进性,只是千万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以政治批判方式来解决文化学术分歧,则更为不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他思考和实践先进文化的历程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尽管它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政策,但它为繁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存在格局,设计了一个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方针学术科学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科学拔牙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衰落的科学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