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生的忠诚耕耘圣洁的土地

2013-04-29陈铭彬

人事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育学广西民族

陈铭彬

他没有传奇的经历,却在岁月轮回中留下一串串美好故事;他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却在默默耕耘中成就骄人的业绩——1995年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1999年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优秀专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辛勤耕耘心中那方圣洁的土地,已走过了35年从教之路。他,就是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钟海青教授。

以师为业,坚守圣土勤耕耘

教师,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为师者,必是学高德高并重之人。这样的人生标尺,使得从普通农家走出来的钟海青,仰慕“教师”这个职业,并在高中毕业后走进家乡小学担任两年代课老师。十年浩劫导致的文化荒漠,深深激发他对文化知识强烈的渴求。幸运的是,钟海青被推荐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工农兵学员,从此,他矢志不渝地选择“教师”作为一生的职业,并从广西师范大学的讲坛向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进发。

执教以来,钟海青恪守教师的职业操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每一次讲课,他不仅及时完善更新教案,而且常常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与学生的互动,寓教于乐,更有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在课外,他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四会”,即会认知、会发展、会交往、会做事,走向成才和成功。

从教师变身为教育工作管理者,是钟海青另一种人生价值的精彩显现,但直到如今,政务繁忙的他仍对教学热情不减,依然亲自承担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生《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管理学概论》、《民族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主讲任务,同时,钟海青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培养了7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多年来,钟海青以儒雅从容的教学风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赢得广大学生的好评;他所展现的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知识学问生动精辟的讲解、对学生毫不松懈的严格要求,赢得了众多教师同行的尊重与钦佩,被称为“潜心教学,诲人不倦”的楷模。

求索不止,砥砺前行结硕果

钟海青不仅在教学第一线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还出色完成了从一名教育工作者到一名教育研究专家的成功转型。他坦诚地说:“对教育的思考是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但我的人生中有两次机会使我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一次是1987年到国外攻读教育硕士,另一次是1996年到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上世纪80年代末,钟海青争取到了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的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求学时光使钟海青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在教育学学术研究道路上的奋斗方向,而对中美教育的比较研究,也触发他开始了跨区域研究的尝试,为他进行跨境民族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开启了他教育学研究的学术生涯。学成归国后,钟海青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业绩突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任命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评上教授职称。当人们对他取得的一切投以羡慕的目光时,钟海青毅然选择“回炉”——作为一名“教授级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钟海青看来,此番“回炉”的意义并不在于博士学位,而在于对学术研究所持有的一种自我更新的自觉精神和一种永远年轻的求知心态。华东师范大学开放多元的学术氛围、优美恬静的校园环境、自由活跃的思维模式深深浸润着这位来自广西的“教授级学生”,激发他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多年后,当钟海青回想起华东师范大学那条让他魂牵梦萦的丽娃河时,仍无比感慨地说:“丽娃河能让生活型的人更热爱生活、浪漫型的人有吟诗的冲动、思考型的人有思索的激情!”

在华东师范大学三年的学习中,钟海青获得许多学术研究的灵感,一改传统研究从教育专业研究教师作用的思路,转而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聚焦与教师相关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师的培训、管理、聘用等,由此形成的论著《师论——多维视角的教师透视》荣获广西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美国教育学细致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落到实处的先进理念,对钟海青的学术研究风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一直坚持不要盲从国内教育学理论过多的现状,而是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探索、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资料详实的基础上关注具体现实的问题。他的博士论文《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高校科技产业》便是这种关注实践性问题思路的集中体现。

多年潜心研学打下的深厚功底,使得钟海青的学术研究继续结出累累硕果。他曾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跨境民族教育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招标课题子课题《广西民族教育质量保障和特色发展研究》各1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他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受到国内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论著方面,钟海青撰写的《发展中的广西教师教育》、《时空的跨越——走进广西民办中学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等16部专著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其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守望边疆教育: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是当前为数不多的以边境教育为主题的著作,引发了众多学者对边疆教育以及国家认同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由钟海青担任总主编的《东盟高等教育研究丛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套东盟教育研究丛书,该丛书的出版对于丰富我国东盟教育研究实践、增进对东盟教育的了解、促进我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钟海青带领教育学学科团队以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为主体,以东盟教育和民族教育为两翼)研究模式占领了该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并取得了一系列诸如民族高等教育理论、民族教育、东盟高等教育等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力。

坦荡胸襟,怀抱梦想献赤诚

钟海青教授在教学工作中的勤耕不辍,在学术研究中的精深造诣,所成就的不仅是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丰硕,更重要的是由此磨砺出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卓越的不凡气量,而这恰恰是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所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历任了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广西师范学院院长和书记之后,2008年6月,钟海青被自治区党委任命为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作为广西民族大学的领军人才,钟海青以推动学校的全局发展为己任,以充分关注民族高等教育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广西的教育现状,从而为自己提出并唱响的“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号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民族院校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主力和骨干力量,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广西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国家民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民族院校,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凸显“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合一的办学特色,更好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钟海青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深刻分析学校发展现状,提出“要遵循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思路;对于民族院校未来的发展,他在《光明日报》( 2013年7月10日 13 版)发表的理论文章《民族院校的使命》的论述中认为“今后,民族院校应该自觉地站在社会改革和文明进步的最前沿,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类的良知,以大学天然的庄重、理性、自律、智慧和责任承担,影响各民族的学者、学生,以理想主义的崇真、向善、求美、务实,教人并引导社会,为人类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强劲精神动力”。

基于对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清晰理解,钟海青一方面团结带领全校各族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推动学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学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广西民族大学第三次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区党委“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在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进程中又一次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坚实步伐。

另一方面,钟海青对如何以党建为抓手,促进地方高校建设发展的完善和超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坚持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把理论学习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要精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提出新对策、新举措,着力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执行力。

钟海青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干部的培养,把情感倾注到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勇于担当促进学校发展的责任。由于学校党建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2012年1月,钟海青代表学校党委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题为《立足边疆民族院校特色,推进党建工作内涵发展》的典型发言,这是广西高校二十年来第一次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学校将结合自身特色,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学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党建工作和开展的党团主题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钟海青长期在民族地区高校工作,对民族地区教育感情深厚,他确立起“让全社会深切关心关注广西教育的发展,为广西民族教育提供空间、环境和资源,共同建设一个‘教育广西”的梦想,并乐于为之奋斗不懈。在钟海青的助力下,2011年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是推进广西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促进广西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平台,该中心的建设正朝着建成广西民族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广西民族教育政策和发展的主要咨询机构、广西民族教育研究的信息资料中心、中国—东盟跨境民族教育比较研究的重镇以及中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十五年时光荏苒,钟海青始终如一奋发进取,在追逐梦想的星光大道上一笔笔描绘着精彩的人生,留下来的是越来越多更美的注脚!

猜你喜欢

教育学广西民族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