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回归文本的几点做法

2013-04-29潘志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声孔乙己品味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和体验,学生无法深度解读作品,自然吸收不到文本的精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留足时间,深广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做深度广度的阅读。只有把教材读熟读透,才能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假如只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其结果是水过鸭背,不留痕迹。但读要得法,方能见效,不是为读而读。首先,读要有层次,如魏书生老师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要选择读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读书的积极性。可采用个别读、分组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读、竞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入境悟情,掌握读的技巧。读出其感情,读出其风格,以熟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验文本。

二.预设情景,深挖文本

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刻内涵。但是学生的认识程度有限,为了保证学生理解领悟能力,提升学生理解领悟的深度,就需要教师深入文本,抓住重点,预设情景,做到“牵一问而动全文”。从而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例如,在教授《小巷深处》时,提出“母亲为我做了很多事,哪一事件哪一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的问题,不仅引发学生的思维,而且牢牢抓住了课文“体会母爱,理解亲情”这一重点。情景预设基于文本和学情而定,设计在教学的关键点上,可以引爆学生的思维花火。

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提出的问题就像空中的云朵,没有依靠,没有着落,学生不是一头雾水就是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寻找问题的依据,让他们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心声》一文,“心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李京京的心声——埋藏在心底的亲情、友情和渴望表达感情的愿望;一是作者的心声——呼吁教育工作者真正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前一个含义由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的描述也比较凸显,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后一个含义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找出程老师对李京京态度的句子:“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程老师干干脆脆的回答:‘不行,你的嗓子哑得厉害,念不好”“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看到这样的句子,学生自然感受到程老师对李京京多么的不公,作者正是通过程老师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文本,学生终能在字里行间中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

三.品味语言,加深体验

1、抓住关键词

所谓品味语言,就是指对文章的关键语句加以揣摩和辨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例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付钱,前面用的是“排出九文大钱”,后面则为“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前面的“排”,显示了孔乙己的穷而且酸,后面的“摸”则看出孔乙己潦倒至极,酸气全无,生命维艰。二字之差,显出前后遭际命运之别。

2、比较品味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原作的增、删、移、换,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语言的精妙,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抓住语言环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共识,也成为理解语言一大原则。根据上下文意或情境意义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词句含义,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才能悟出文章的弦外之音,获得句子的隐性信息。

四.拓展延伸,关注生成

文本需要拓展延伸,而拓展延伸又必须根植于文本,在文本中寻找切入口: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拓展;从文中的插图入手拓展;从课后设计的训练习题入手拓展;从关键词语入手拓展;从文本空白处入手拓展,一些平实简短的表达背后往往蕴藏着大量的空白,填补这些空白,能使学生情感得到有效提升;从文中的标题入手拓展;从文章时代背景入手拓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潘志革,教师,现居广西大化。

猜你喜欢

心声孔乙己品味
品味“莓”好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