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作文语言西化现象浅析

2013-04-29刘颖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西化语言教师

刘颖

【摘要】九十多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为拯救贫血的文言文,推崇白话文,拉开了中文西化的序幕。西化,分善性欧化和恶性欧化。善性西化丰富中文的表现,恶性西化则破坏了中文的美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就研究中文西化,然而至今大多研究仅限于语言学层面,研究对象限于作家作品,很少涉及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本文取材于我校初三年级学生中考前同题作文训练,以18篇作文为例,列举学生语言恶性西化的常见现象,分析恶果,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以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 语言 西化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78-02

中文西化,由来已久。九十多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兴白话。傅斯年说:“直接用西洋人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技……一切修辞学上的方法,造成一种超于现状的国语、欧化的国语,因而成就一种欧化国语的文学。”新文化新文学的先驱,为拯救贫血的文言文,推崇白话文,中文西化的序幕随之拉开。

西化,分善性欧化和恶性欧化。善性西化丰富中文的表现,恶性西化破坏中文的美感。诗人余光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指出“未来白话文的发展,一方面是少数人的‘善性欧化愈演愈精进,一方面却是多数人的‘恶性欧化愈演愈堕落,势不可遏。”如今恶性欧化蔚然成风,的确渗入中文的角角落落。

余光中呼吁,“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可以变得失尽了原有的特性与美质,我们的教育界必须及时警惕,预为良谋”。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就研究中文西化,然至今大多研究仅限于语言学层面,研究对象限于作家作品,很少涉及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

一、本文研究对象说明

西化,精确应叫英语化。中文西化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大多数学者所言中文西化为句法层面,即以英语句法表述中文。本文沿用此说,只谈恶性西化。

本文选例来自我校 2013年2月至2013 年 3 月初三年级三次中考前同题作文训练。选文共 18 篇,取自班级得分最高、语文分数最高的学生作文,涉及十一个班级。其中,有 17 位学生 40 分以上(以满分50 分计算),一位38 分。考场作文,语言习惯真实流露,具有标本意义;优秀作文则具有代表性。

二、学生作文西化语言列举

18 篇文章都有恶性西化现象,或轻或重,以下抽出一些样品,略作分析。

1.复数形式

(1)整车的同学们都兴奋地為他鼓起了掌。

(2)照片上,是我们这一群热情朝气的毕业班同学们温暖美好的笑脸。

中文没有数的变化,单数复数不用表明。英文却有严格的数的变化。中文欧化,便按照英文习惯,无论是否必要,每逢复数就加个“们”。按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比如“一致”、“都”、“没有一个”、“些”等,后面就不用加“们”。有些集体意义的词语,如群众、人民、观众等,本身就是复数,自然不能再加“们”字。句(1)中“同学们”前有“都”,句(2)中的“同学们”前有“一群”,已经表示复数,“们”字就无须再用。

2.介词泛滥

(3)在这个江南的小镇,四周弥漫雾气。

(4)当夜幕将要来临时,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5)当一个学期快速的过去后,回首往事,我才发现其实拼搏并不难。

(6)到了上课时,看见的是老师勤劳的身影。

(7)作为中国的一分子。

(8)在温暖的午后,豆大的雨滴落在安静的校园之中,响起一阵乐音,持续到了放学。

中文西化一大标志,就是用了很多无谓的介词,“关于、当、在”等等越来越多,都是受英语“about、when、at、on”等影响的结果。介词在英语中,极为重要,也很自然。但是中文里,介词太多,文句关节就不灵活。中文不需要多余的介词,中文靠上下文自然的顺序衔接,远多于文法上字面上的衔接。“当……的时候”束缚了中文的关节,解除字面的束缚,自然呼吸畅通。去掉之后,就干净很多。句(3)的“在”,句(4)的“当……时”,句(5)的“当……后”,句(6)的“到了”,句(8)的“在……”都可以去掉。此外,句(4)还有将来时态的问题,前半句可改为“夜幕来临”。句(7)的“作为”是表示身份的介词,中文里,本来只有一个“做”字,句(7)最自然的说法该是:身为中国人。

3.被动语态

(9)阳光被叶撕得粉碎,零零落落地撒满山间。

(10)刹那,心被那叶的姿态浸润。

(11)处于轻松状态真的会不想再被那一本本练习压着了。

(12)失败像汪洋可以把人吞噬,但是那充满生命的蓝色却不住地诱惑人们去挑战,就算被吞没也无所畏惧地再来一次。

(13)当嘲讽出现,当误会降临,当道歉演变成了愧祚,那份友谊被我们这么残忍地吞噬,一口一口。

中文西化,最触目的现象,就是被动语态。中文有被动语态,但很少用。非用不可才用,用法有也讲究:一、“被”常表示不愉快或遗憾的事情。如“我被他骗了”。二、“被”字后一般要有宾语,表示“施者”。如“他被人欺负”中的“人”就是“施者”。但是英语的被动语态,常常省略“施者”,导致语意不清。三、中文里除了“被”,还有“为”、“受”、“遭”、“挨”、“给”、“让”、“经”等字可以表示被动,不必处处用“被”。四、很多中文动词不必加“被”,也是被动语态,如“地扫完了”,不必说成“地被扫完了”。根据第一点判断,句(10) 中的“被”并非表示“不愉快或遗憾的事情”,已经西化。根据第二点判断,句(11)施者明确,受者不明确;句(12)施者、受者都没有,可以删除“被”字。根据第三点判断,句(9)可改成“阳光透过树叶,零零落落地撒满山间。”,句(13)除了被动语态问题,还有介词“当”,可改成“嘲讽、误会、愧祚,残忍地吞噬那份友谊,一口一口。”

4.的的不休

(14)我在樱花树的脚下,尽情旋转、跳跃。

(15)接连几天的阴雨,弄得潮气冲天。

(16)您来了,人们吁了一口气,人们的眉宇平了,人们的牙关松了。

(17)稍热的气息在你的感化下降温。

(18)从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它。

(19)合上相册,脑海中仍旧是回忆中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

中文“的”字诚不可少,但要控制,不可滥用成灾。余光中在《论的的不休》中提出,少用“的”字,是作家得救的起点。古文多是后饰句,如“广为人长,猿臂”,修饰词放在对象后面,凝练简洁。英语多前饰句,名词打底,前面是很多形容词,冗长繁琐。中文一旦欧化成为前饰句,便多了很多“的”字句。

句(14)中的“树的脚下”,句(17)中的“稍热的气息”本可说“树下”、“热气”。句(16)中两处“人们的”都可以删除,这是英语的所有格。句(15)句(18),用逗号稍加疏通,便可消灭“的”字。可改为“阴雨,接连几天,弄得潮气冲天。”“从六岁,我就开始接触它。”句,(19)前飾语太长,“画面”和“是”相隔太远。化解冗赘,必须重组句法,疏通关节,这句除了前饰太长,还有文字多余,可改为“合上相册,难忘的画面一幕幕,挥之不去。”。

恶性西化,除了上述四种,还有很多。如动词名词化,说“手机处于关闭状态”,不说“他关机了”等等。很多典型的问题,在学生作文中都能找到痕迹。

三、语言西化的恶果

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中文西化应该坚持几点:一是好懂,二是简洁,三是必须。翻译家思果认为,好的语言,要更明白,更简洁,更美丽丰富。纯正简洁是中文本色,西化之后,中文舍简求繁,舍平易而就艰拗,会造成种种恶果。

1.繁冗

中文句法松动、自由、有弹性,虽欠缺严谨周密的文法,免于繁琐的动词变化,省去主语的交代,减除前置词的羁绊,却有利于文学表现。中国的古典诗达到了至高无比的淳朴和简洁,同时又不失朦胧迷离之美。抒情达意,明显优于英语。汪曾祺说过,适当使用四字短句,句与句之间的连词、介词、甚至主语都省掉,把有转折、多层次的几件事连在一起,造成明快流畅的节奏。

英语语法讲究精密、精确,介词、连词、所有格、因果交代等等,一个也不能少。有些地方确比中文精密,但绝非处处如此,因为“精密”的隔壁就住着“繁琐”。欧化中文,前置修饰语冗长,“的”字句多,标点少,表达显得繁冗,无谓的连接词束缚语句的关节,句子变得僵硬,不灵活。

2.呆板

中文一种意思,可以多种表述,而且注重炼字蓄词,句法松动,组合随意,表现力强大。英语讲究规范,中文西化后,流于形式,甚至公式化,千篇一律,句式单一,表示条件就用“当……时候”,“在……之上”,被动就用“被”,形容词一律交给“的”负责等等。西化中文,不管语句是否必要,盲目用上;不管是否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强迫用上;不管是否还有别的表达方式,统一用上。表述难免呆板。

四、西化归因与思考

中文西化日渐严重,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日渐低落,原因何在?面对学生作文语言的欧化,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

1.内因:文言底子

学生作文语言西化,内因应是学生古文读得太少,文言底子薄,不懂古文精妙。文言文在遣词造句行文韵律等等方面,精妙独特。初中三年,文言文区区几十篇,学生若精心钻研,也能打下根基。然而,为了应对考试,教师也多择要而教,学生应试而学。学生文言底子脆薄可想而知。鲁迅说“白话不足,则济之以文言”,问题是,如今很多学生文言读得太少,胸中哪有文言词汇和句法可以乞援。

而文言文教学,多数教师热衷于体悟先人思想情感、心路历程、审美情趣,少有教师关注文言文的言语形式,比如古文的“后饰句”、“四字句”、“对偶”等等。

学生学的是文言,说的写的却是白话,文白相间,少能融合。文言文的翻译,本是打通文白相隔,促进文白相通的途径。然而,如今文言文翻译教学全然不顾“意思可以译,意境不可译”,为了应付考试,完全按照英语语法来规范,补出省略的主语,调整语序等等,然后让学生背记翻译。这样的翻译,不是帮助学生发现文言的精妙,反而是磨灭文言的精妙,强化西化的意识。

2.标准:汉语语法

学生作文语言西化,另一个原因,在于缺少汉语标准,不知汉语自身表达特点和修辞语法。想避免学生作文语言恶意西化,首要任务是掌握汉语结构。实行新课标之后,语法教学已经是明日黄花,现行的教材不再系统介绍汉语语法知识。考试不涉及,教师不教,学生没学,语法教学逐渐淡出语文课。淡化语法教学的恶果已非常严重,不少学生分不清词性,看不出句子的结构组成等等。而学生仅有的一点语法知识主要来自英语课,以英语语法为规范,作文语言不西化都难。

中文博大精深,要传承其精妙,避免西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重新上路”。重提语法教学,并非回到走课改之前的老路。淡化语法不科学,为语法而语法不合理,语法教学目的是为了认清汉语自身规律特点,“淡化语法知识,强化语法能力”才可行。

3.外因:西化作品

学生作文语言西化,外因是学生读英文和欧化的作品。近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似乎至高无上:幼儿园就开设英语课程,中学英语成绩和升学挂钩,大学英语与毕业相连,读研读博考英语。学生英文愈读愈多,中文愈读愈少,表现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都不免渐受英文意识的侵略。学历越高,受英语“毒害”越深。而由高级知识分子掌舵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成为传播西化中文的大本营。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语文教材作品有大量西化中文。翻译家思果说,想拒绝西化,唯一的办法是不读翻译作品。可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翻译作品,约占四分之一。而现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由西化中文与翻译作品哺育成长。作家余华说:“我们这一代作家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翻译小说,古典文学影响不大。”诗人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便是典型的“的的不休”。

身为教师,首先要有辨识语言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阅读好作品。白话文历经百年,鲁迅、沈从文、老舍、钱钟书、汪曾祺等作家把汉语的魅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能够避免西化,强大中文。

4.引导:作文观念

学生作文语言西化,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师所倡导的作文观念。文章要讲究文采,中考明确提出一类作文语言要“有文采”。老师对“有文采”理解有别,增加文采的方法有异,稍有不慎,便让学生落入西化的陷阱。有老师喜欢用修辞手法,如排比,用得恰当,固然为文章添彩,如果一提排比,就“当……当……当……”,便面目可憎,毫无美感。用比喻,如果老用“像……一样”,便会僵硬,缺少灵动。比喻词若不小心使用,写出“仿佛一片落叶掉下,我心中的紧张、焦虑也随之落地了一样”。“仿佛”一词位置不当,反倒语意含混。有些老师盲目追求语言陌生化,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故作高深。文字应该表现思想,而不是记录语言,老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最有效的文字和语法,学习古文的简洁纯正。

学生作文语言西化已成事实。身为教师,不可熟视无睹,必须及时警醒,预为良谋,不能眼看恶性西化延续,中文特性丧失殆尽。唤醒一批学生,就多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光中.《余光中选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思果.《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西化语言教师
最美教师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刍议中医何以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