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设“和谐”的支点

2013-04-29张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和谐心理健康教育

张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特色;民汉合校;和谐校园文化

2012年教师节,我收到了很多教师的祝福短信,其中有一条短信是:“感谢三十六中,让我们成长成就;感念三十六中,让我们相识相知;感恩三十六中,让我们德艺双馨。三十六中,和谐之家,美丽之园!”对我而言,这是最温暖的节日“贺礼”,让我看到了“三十六中人”已经焕发出一种无可替代的集体荣光。

“和谐、团结、协作”凝聚三十六中人众志成城,如今,和谐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之基石,三十六中人厚重的精神底色,在包容奋进的人文风气中日渐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我认为,要想使学校走得更远更持久,就要善于将学校的发展愿景依托有效的载体并付诸行动,内化为师生不竭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师生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民汉合校的交融过程中,实现校园文化、团队文化在认同、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到质变。这一切随着三十六中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撬动师生和谐发展策略的全面推行,已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核心团队理念先行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是一所哈汉寄宿走读制完全中学,师生中有哈萨克族、汉族两大主体民族,是一所拥有九个民族的民汉合校的大家庭。“合校先合心,育人先育心”,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学校核心团队的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学校实际,起草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心育规章,用制度规范心育;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用物质保障心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启动了“教师成长工作坊”,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用行动形成氛围,将心育常态化、常规化。核心团队在挖掘本校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筹划了“5·25”心理健康教育、民汉共庆民俗节日、节日团拜、师生运动会、师生文艺展示、团队徒步、团体拓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活动形成气势;开展“哈汉日常用语每日一句”晨读、经典文化诵读、哈萨克民族舞蹈特色课间操、民间剪纸、冬不拉弹唱兴趣班、师生书法兴趣小组等特色活动,以文化认同为依据,用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情感的融合。在构建愿景、规划活动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核心团队的民汉成员团结协作、动态发展,融炼了一支勤学善思、包容共进的管理团队,和谐高效的团队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在这个核心团队里,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心育者,既是心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支持者。他们如此着迷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因为他们在管理中因为懂心理而受益。德育处于主任以前常常会因听到班主任的抱怨而烦恼不已,在核心团队成员的例会上,他向大家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在核心团队的集体智慧下,整理出了班主任经常遇到的各类管理问题,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行为,结合卓有成效的团体辅导方式,去粗取精、量体裁衣,为我校教师量身打造了一套适合民汉教师认知特点、互动风格、学习方式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聘请专家名师,依托“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开展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凡完成规定学时及教学作业,即颁发校本培训合格证,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开展。一份团辅套餐,一个活动机制,为民汉教师科学配置了一份适用的“心灵鸡汤”,养心育心。

核心团队的成员常常会在周末参与面向学校管理者的培训,徒步活动、团体辅导、民汉结对、参观学习等活动,让核心团队成员间更加了解,更加团结。办公室的艾尼瓦尔副主任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被某种知识所改变,却极易因某种经历而变得不同。团体辅导活动让我站在一个学习者、参与者的角度,去体验、体会、体悟,发现他人的优势,看到团队的智慧。在这个学习团队里,每个成员在培训中吐露心声,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忘记了年龄、民族、身份、性别之分,它是和谐、共进、融合的一个良好平台。”

我始终认为,核心团队的内涵发展、价值引领对组织绩效、组织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一切基于核心团队成员自身的发展。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管理“硬”制度同管理“软”文化相结合,重“管”更重“理”,重“心”更重“育”,以心育促发展,重心育促队伍,展心育促形象,心育有形,育心无痕。

二、全员育心蔚然成风

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名,心理健康辅导员12名。他们都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或共青团中央心理健康辅导员资质。学校还配有校级心理健康辅导员25名,都是经由我校校本培训并获得合格证的教师。三十六中心育队伍的“豪华阵容”,得益于学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的发展策略。

为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水准的心育教师队伍,学校采取“全民皆兵”战术,一方面公开招聘了两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富有实践经验、充满工作热情的专职民汉心理教师;另一方面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参加各类心理培训,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利用“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开展校本培训,同时将各类培训活动中的优秀学员推出去参加各类心育大赛课、展示课,以教促研,以点带面。目前已推出五位教师承担团体心理辅导展示课,收到良好效果。

我校依托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辐射至各年级、各处室;以科研为龙头、活动为载体,整合学科资源;挖掘师生潜质,创新学校心育形式,不断提升心育特色,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定期聘请各类专家,对教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团体沙盘活动、个体心理咨询、教育教学活动督导。这些活动分别由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德育处、教研室、办公室负责,专人负责考勤和督查,考勤和督察结果在学校行政例会上反馈,并下发到各年级组、各处室,同时定期公布在校园网上,供教师浏览,从根本上保障活动的落实和开展。

在行政手段的大力推进、学校领导的亲自参与下,心理活动以教科研方式积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各类心育特色活动:心育周、心理互助志愿者、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师生书法养心培训、学生沙盘小组等特色活动;整合班主任活动、教研活动、德育活动、年级组活动资源,形成了各有梯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员化、全方位开展活动。

在行政推进的过程中,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的活动经历了活动初期学校需要、教师被动参与,活动中期教师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活动后期学生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活动三个阶段的发展。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承担展示课任务的田华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英语教师。作为我校“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学员,她参加了连续12期的成长坊培训,并外派参加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的团体辅导活动学习,这些学习让她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执行力,学生亲切地叫她“小甜甜”。她说:“教师成长工作坊的培训给我打开了一扇视窗,我学会了感受幸福,营造和谐,用幸福的生命影响生命。”

荣获班主任大赛一等奖的张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心育痴迷者”。就连他的QQ签名都是“修为自己”。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他自学心理理论进行班级实践;在所带班级中实施小组合作;积极撰写心理论文,笔耕不辍;召开亲子班会,沟通交流;进行心理辅导,关注个体。他在一次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活动中设计的名片是“失落的一角”,他的解读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感受过程的幸福,且行且喜。”

在唤醒“内脑”的同时,我们还借力“外脑”,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打造了一支专群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成员有上级教研部门领导、师范院校教授、心理培训机构专家、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强大的专家团队成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强后盾,他们定期到我校指导,出谋划策,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中的督导层面。三级网络体系中的第二层是教师层面,由我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员、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骨干教师构成。最底层的队伍是学生的“心理互助志愿者”。金字塔型的队伍体系,让我们彼此关联、彼此依托,构成了“学校心理辅导三级网络体系”。

在这个网络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面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各项辅导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督导心育工作的开展,定期举办面对教师、家长的讲座,接待师生、家长来访,对极少数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诊断、干预和治疗;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规划、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培训、讲座、团体辅导活动,对个别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咨询辅导,解决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心理疏导,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专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并及时转介心理困惑学生接受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转介心理障碍学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学生志愿者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工作,进行朋辈沟通、互助,做好班级与辅导中心的宣传、联络等工作。

在多年的探索中,我校不仅在心理辅导中创建了团体、小组和个体等不同层次相结合的辅导模式,还针对学校的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各年级教师、不同年级班级学生,创造出主题多元的分类团体辅导活动,在多样化的心育活动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创设了一系列本土化、校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更有效和有用,更开放和真实,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心养心,以心育心,以心焕心。

三、文化传承流光溢彩

我校是乌鲁木齐市惟一一所哈汉合校,其前身是一所哈萨克民族中学。哈萨克族是一个草原民族,草原是他们游牧、生息的舞台。哈萨克族以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智慧,融合天地自然的养育,在开放的文化发展态势中,在多民族交往、多元文化撞击中,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文化。依赖自然、热爱生活、崇尚体魄、能骑善射、崇敬强者,尊从礼仪,是其文化的精髓。

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今天三十六中赋予学生的,正是明天他们给予世界的,因此我提出了“心理和谐”的理念,以“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然、哈萨克文化与汉文化”的和谐为五大支柱,育和谐心理,建人文校园。

合校八年来哈汉师生同学习,同工作,同活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民汉教师间的心理交流、文化认同、民族和谐。

在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优点卡”活动中,民汉教师写下了对彼此的欣赏和赞美。李薇说:“在相互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哈萨克族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哈萨克族教师热情好客、崇尚礼仪、乐善好施、知足常乐。”迪丽拜尔说:“汉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民族,汉族教师积极敬业、热爱生活、富有学识、真诚善良。”

在和谐共进的团队氛围中,我们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心育为载体,传承民族经典,融汇多元文化,创新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化的民汉心育新模式。

我校的心理放松室结合哈萨克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特点,陈设有哈萨克族装饰物、民族乐器冬不拉、民族音乐光盘,进行富有民族特色的心理放松,在舞蹈、音乐的艺术治疗中,疗愈心灵。

课间操是以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为基础创编的特色民族课间操“哈拉卓尔喀”,积极热烈的哈族音乐,老鹰和熊的动作模仿,手肩腰脚的大幅活动,劳动狩猎的场景重现,载歌载舞,灵动身心,活化文化,在民汉师生间传递积极的正性能量。

漫步校园,生物组将每一类树种挂牌标示,开阔视野;语文组将古诗词汇编整理,编撰教材;数学组将民族图案引入课堂,服务教学;英语组将团体辅导融入教学,愉悦身心;美术组将民间剪纸整理出版,进入课堂;体育组将柔道运动发扬光大,拿金夺银;政治组将沙盘活动有机整合,活化资源;综合组将书法课程排进课表,弘扬国粹;哈语组汇编哈萨克文化,全校学生学习研读;音乐组组织阿肯弹唱,陶冶情操。我们在民汉传统文化中寻找本土资源,整合心育素材,建设学科生态,在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中,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师生的成长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文化育一方人。我们将民族文化生活化,民族文化心理化;用传统文化挖掘民族资源,用多元文化促进民族认同,用优秀文化形成民族归属,用先进文化引领民族精神,做有根的民族,塑人文的校园。在有形的心育载体和无痕的心育浸染中,播撒、耕耘、成长、成就。积极心理教育唤醒内驱力,成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获自治区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者10人次43名教师,均参加了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群众满意好班子”“市级德育示范校”“市级模范教工之家”“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硕果连连。2008年校园心理剧获市级二等奖、优秀剧本奖,2011年校园心理剧获市级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10年被新疆心理学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2011获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自治区及市级荣誉二十多次;学校教师5次承担市级心育公开课、展示课;教师们的25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国家级及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校成功承办了2010年乌鲁木齐市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分会场,2011年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分会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继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乌鲁木齐教育》《乌鲁木齐晚报》报道。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撬动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演绎出新的版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我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校师生撬动了整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和民汉师生的幸福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乌鲁木齐,830001,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和谐心理健康教育
博古通今集精粹 传扬文化开新境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