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梅耶学习理论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3-04-29张章录
张章录
摘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能为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在梅耶的知识学习过程模型基础上,结合实例讨论了化学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中构建成分模型阶段的奇异化、问题化、精致化和结构化策略,以及构建因果模型阶段的艺术化和集成化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梅耶学习过程模型;化学陈述性知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8–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学习心理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视野也越来越宽阔。我们可以从有关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进而促进对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基本策略的理解。
1 基于梅耶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 E. Mayer)提出了一个简约化的知识学习过程模型[1],该模型比较简捷地描述了知识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如图1所示。
模型显示,学习始于外界信息的刺激,主要包括五个过程:(1)学习者通过注意(A)选择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新信息;(2)激活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与新信息有关的原有知识(B);(3)使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找到新信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C);(4)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D);(5)新获得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得到保持(E)。从以上五个过程不难看出梅耶的学习理论更加致力于促进学习者认知结构改变的研究,强调个体通过内部加工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其中,过程(1)(2)(3)(4)属于成分模型的建构,涵盖了知识习得的全过程,而过程(5)则属于因果模型的建构。涉及了知识的转化与巩固。我们可以借助化学陈述性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如表1所示)进一步阐释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2 基于梅耶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一些高效压缩化的知识符号,如概念、理论、性质或化学用语等。教师只有辅以合理的教学策略,对这些知识进行“解压缩”和“还原”,才能使这些拘泥于符号、文字或理论记忆的内容焕发出应有的理性魅力。
2.1 成分模型构建阶段的策略研究
2.1.1 奇异化——引发注意与预期
“教学先要把知识打开”(教育家王策三先生语)。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候不能够感觉到知识本身所存在的奇妙,需要教师“打开”。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竭力从知识本身挖掘新异的因素,揭示出知识本身所蕴藏的“兴趣”因素,剖析知识内在的新奇和巧妙,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动机,从而带来学习兴趣情绪的情感体验。挖掘知识内在“奇异”的方法较多,表2 是一些具体例子。
2.1.2 问题化——激活原有知识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水平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层次之间不断转化,螺旋上升的。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设置问题,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同样知识问法不同,在学习时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引发的学习情绪也不同。以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2](如表3所示)加以说明。
从以上四种问题设计中不难发现,同样的知识,教学呈现形式不同,知识承载的价值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同。问法1单纯关注结论性知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对该反应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三种问法以生活化的问题呈现知识,使所学知识置于特定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问法3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能直观感知所学物质的功效,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问法4改为学生实验,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极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1.3 精致化——促进选择性知觉
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增加或补充称为“精致”。精致能给知识回忆提供更多的提取路径,对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新闻事件、科学史实、实验演示、生活现象、历史故事等对进行编码,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选择性知觉,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表4是一些知识精致化的例子。
2.1.4 结构化——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
结构化策略是指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构建新知识之间以及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知识的联系,使信息组织方式得到改善,促进新信息进入学习者原有的命题网络,使知识提取变得更为容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教学中常用的结构化策略如表5所示[3]。
2.2 因果模型构建阶段的策略研究
知识的学习受情境的影响。如果学习者在对信息进行编码时使用了情境线索,那么在知识巩固与转化时这些线索会促进信息的有效提取[4]。
2.2.1 艺术化——重建与改组认知结构
记忆心理学家认为:新知识不能有效得以巩固的原因是失去有助于记忆的编码线索,或者在知识贮存时没有进行适当的编码。因此,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最佳方法,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使学生在来自外在刺激的情况下,进行认知结构的重构与改组,将新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识。对一些化学陈述性知识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是促进知识巩固的重要策略之一。课堂教学中,常用拟人、比喻、漫画、诗歌等手段对化学知识进行艺术化加工,将教学内容注入情感信息,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供有效的编码线索,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表6的例子可以看出知识经过艺术化处理带来学习刺激上的差异。
2.2.2 集成化——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启发我们:使某一类知识形成系统,构成网络体系,既便于全面掌握这一类知识的涵盖领域,又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优秀的学生,其头脑中的知识组块是按层次网络的方式排列;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其知识之间则是处于零散和孤立水平排列状态。教学中采用“集成化策略”,即将分散、孤立的项目按类别组织成一序列,能为学生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从而有效促进知识的转化。常见形式如表7所示。
3 结语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能为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在陈述性知识的习得阶段,应多在“理趣”上做功夫,使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而想学,在学习的“技术”上进行处理,使其特征发生变化而易学;而在学习的巩固与转化阶段,则应在知识的“情趣”上花力气,对枯燥乏味的知识进行艺术化和科学化处理,使其充满情趣而达到学生“乐学”的境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31.
[2]莘赞梅,李明喜.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与实施 [J].化学教学,2012,(2):18~19.
[3]李德前.例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板书设计[J].化学教学,2012,(3):22~25.
[4]任宝华主编.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