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2013-04-29邹建生
邹建生
摘 要:笔者从事物流企业工作七年,转换角色在江西旅游商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执教五年,负责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项目(某物流公司简称A公司)三年,现就项目运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思考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期待与读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思考
一、校企合作工作相关成效介绍
(一)2008年,学院与A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开启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初次合作。
(二)2009年,A公司首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当场赢得了A公司的青睐,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2010年,学院第一次开设A公司订单班。学员经过学院老师推荐,公司笔试、面试和复试等非常严格的考核环节,最终确定入选资格。该批学员已于去年7月份陆续进入公司实习,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经过近一年的试用,09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公司提拔为基层管理人员,崭露头角。
(四)2011年,A公司“校内实训基地”成立。该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经营平台,由学生自主经营。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基地完成收件2000余票,派件3100余票的快递操作业务,实现出发业务销售额40000余元。运营状况不断改善,业绩逐步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从单纯服务于校园向周边商圈辐射)。
(五)2012年5月10日,第二届订单班成立。在第一届合作的基础上,本届订单班全体学员在入班之时均与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员将全面接受公司内部相关培训,和校内指导老师的专项辅导,毕业后须供职公司三年,并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尝试。经过半个月来的校企双方反馈,本次进入公司实习的20名学员,全部表现非常优秀,甚至出现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争抢学员的喜人现象。
(六)2012年 6月份,公司专项奖学金项目正式落户我院,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影响力。经过几年校企友好合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按照A公司集团总部在全国设置奖学金要求,我院积极申请,成功通过了“A公司奖学金项目”的评审,从今年开始实施总额若干万元的奖学金合作项目,这也是该公司在本省唯一一所高校设置专项奖学金(全国仅十所院校获得)。
(七)2010年,该校企合作项目成功列入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
(八)该校企合作项目赢得了行业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在第二届订单班开班仪式上,快递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省邮政管理局负责人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他认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水平要提高,必须从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入手,该订单班具有重大探索意义,并表示会将该模式向行业重点企业推广。
二、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认识
(一)中国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开展校企合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传统的闭门造人的做法已经过时,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作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乃至高职教育改革将起到核心作用,人才培养的时间将前移至学生进入大学开始,空间将外延至企业和社会,不再是学校一方唱独角戏。21世纪是供应链时代,人才培养也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做到培养平台开放、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二)校企合作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熟练、视野开阔的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企业平台,拓宽自身视野,能够学习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不断地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来,为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我本人在近几年的校企合作工作中,受益匪浅。能够将企业的用人要求和用人标准第一时间传递到学校和学生,让学生及时积极应对,克服学生毕业时择业盲目的弊端。同时也让自己与企业发展做到同步,用企业的管理理念教育学生。
(三)校企合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校企合作既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比如家长乃至社会出现反对声音)、在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缺乏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的情况,也存在学生主观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急于求成、眼高手低)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合作效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企业对学生的表现高度认可而要重用时,学生单方感觉不适应而提出离职的现象,企业和指导老师这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无力。
三、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考
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多地源自于对人才的缺失。人才培养不是一顿饭的工夫能解决,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同时又是一项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和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世纪课题。它必然要依靠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唱主角的校企双方,必须有魄力、有胆识、有远见,才能共同推进。
(二)校企合作要成功推进必须选择行业领军企业
一流企业创品牌,超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校方必须从行业中选择做标准的超一流企业即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并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达成广泛的合作共识,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合作,这样才能实现高起点、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校企合作应该实行项目负责制
校企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后,还必须组建项目团队落实重点合作企业的重大合作项目,我院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
(四)校企合作需要更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企业、政府需要为此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宣传,营造一种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最大认同。
(五)校企合作需要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校企关系要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向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校企双方可以积极探索共建教学师资团队,共建专业,共建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招生,股份制办学等合作模式。
(六)校企合作的中心任务是“企业文化进校园”
将企业文化引人校园,让学生一进象牙塔就开始被企业文化熏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凝聚归属感。
四、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展望
(一)继续完善“A公司订单班”的运行机制,保障项目更加有序地实施。在校企合作协议框架内,逐一完成双方开展的各项合作项目。
(二)探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快递方向)的双师型团队,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和行业管理者加入物流管理专业(快递方向)建设的团队,对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对当前国内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逐步完善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三)组建《快递实务》课程的“双师型”团队,与A公司共同开发《快递实务》课程的教材,实现该课程与“快递员资格考试”培训对接。快递与物流既有联系又有业务特点上的区别,而快递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高技能型人才出现巨大缺口。为此,急需开发符合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的专门性教材。
(四)每年坚持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笔者将继续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积极加强对行业业务知识和行业管理方法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切合教学实际的授课方案和方法,实行“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公司门店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不断总结校企合作工作的经验,为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推广提供借鉴。在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学院其他部门有关校企合作工作的交流,并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展开校企合作广泛交流。
如今,高职院校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承担了这个社会重任。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培养的人才适不适用,符不符合企业需要,则是学生、家长、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拷问的尖锐话题。作为高职院校一名专职教师,特别是负责校企合作的身份,认识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家颐、万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因与路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2]雷五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3.1
[3]韦华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广西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