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京留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与新挑战
2013-04-29郭秀晶
郭秀晶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既是过去10年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面向2020年首都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切实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扩大教育开放”战略, 推动首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高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开放新格局”的新形势下,北京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来京留学高等教育已历史性地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来京留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五”初期,首都教育对外开放坚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外交工作全局服务”的宗旨,紧紧抓住世界城市建设的契机,谋划科学发展,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首都教育事业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北京市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在“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既定目标和重点任务上均取得了新突破。首都教育开放程度持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特别是来京留学高等教育为首都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来京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0年~2011年,首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世纪以来,来京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留学规模逐年扩大,实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到2010年达到8万人左右”的预期目标(详见图1)。
图1 2000年~2010年来京留学生规模比较
2.来京留学结构明显优化
2011年,来京留学结构整体明显优化。学历层次显著提升,生源结构更加多元,政府资助明显增强(详见表1)。
表1 2005年、201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情况
在校生数(人) 占留学生总人数比例(%)
2005年 2011年 增长 2005年 2011年 增长
合计 26,309 39,141 12,832 100 100 -
按学历划分
博士 714 1,763 1,049 2.71 4.50 1.79
硕士 1,193 3,906 2,713 4.53 9.98 5.45
本科 8,389 13,876 5,487 31.89 35.45 3.56
专科 39 159 120 0.15 0.41 0.26
培训 15,974 19,437 3,463 60.72 49.66 -11.06
按地区划分
亚洲 20,189 25,623 5,434 76.74 65.46 -11.28
非洲 540 2,157 1,617 2.05 5.51 3.46
欧洲 2,969 6,253 3,284 11.29 15.98 4.69
北美洲 2,098 4,161 2,063 7.97 10.63 2.66
南美洲 203 530 327 0.77 1.35 0.58
大洋洲 310 417 107 1.18 1.07 -0.11
按经费来源
国际组织资助 34 86 52 0.13 0.22 0.09
中国政府资助 1,765 5,263 3,498 6.71 13.45 6.74
本国政府资助 489 695 206 1.86 1.78 -0.08
学校间交换 717 2,021 1,304 2.73 5.16 2.43
自费 23,304 31,076 7,772 88.58 79.40 -9.18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2005年~2006年),(2011年~2012年)》计算所得。
从对2011年首都高校在校外国留学生学历、来源、经费情况的分析来看,来京留学结构整体明显优化。具体表现在:
学历层次显著提升。2011年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在校留学生比例已明显高于培训类留学生比例,培训类外国留学生约占高校在校留学生总量的49.66%,较之2005年的60.72%已显著下降,改变了长期以来,来京留学主要以语言培训为主的局面。本科学历教育所占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近3.6个百分点,硕士和博士也分别提升了约5.5个和1.8个百分点(详见图2)。
来源结构更加多元。从留学生来源结构看,亚洲国家(地区)依然是来京外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65.46%,但较之2005年的76.74%已降低10多个百分点,来自欧洲和非洲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增长强劲,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约4.7个和3.5个百分点(详见图3)。
中国政府资助支持力度增强。从留学生的经费来源结构看,外国留学生仍以自费生为主,约占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79.40%,但较之2005年88.58%的自费生比例降低了9.18%,而由中国政府资助的比例较2005年翻了1倍多(详见图4)。
图2 2011年来京留学生学历层次结构图
图3 2011年来京留学生来源洲别结构图
图4 2011年来京留学生经费来源结构图
2020年来京留学高等教育面临新挑战
1.实现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回顾总结首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尽管我们取得了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要求相比,首都教育对外开放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实现首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科学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具体体现在:与国家和首都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层次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统筹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外事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为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有影响的首都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快速提高首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使北京成为展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中外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舞台、国际学生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全球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培养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和辐射中心,首都教育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依法发展、质量发展、规范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对外开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实现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目标竞争激烈
基于对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判断,2010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教育开放水平,并随后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与此相应,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区也纷纷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增加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详见表2)。由此可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诸多方面受到挑战。北京市继续保持教育对外开放的领先地位并实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目标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表2我国部分发达地区2020年教育对外开放的目标与指标
地区 2020年目标 主要指标
上海 基本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达到15%左右
江苏 建成教育对外开放先进省份
建成境外人士在中国(内地)学习的重要目标省份 到2020年,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5%以上、其他院校达3%以上
到2020年,在苏学习的留学生达5万人左右,其中高水平大学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达5%以上
广东 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 到2020年,重点引进3所~5所不同类型的国外知名大学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
资料来源:《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扩大来京留学规模亟待北京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北京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根据2013年3月4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最新发布的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包括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在内,美国共有43所大学入围百强。中国内地仅有2所大学入围百强,分别是名列第35位的清华大学和第45位的北京大学,但比去年排名第30位和第38位均有所下降。《泰晤士报》负责世界大学排名专栏的编辑菲尔·贝蒂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近年来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全球影响力也在提升,中国对顶尖高校的投入令许多西方高校羡慕。但在提高全球声誉方面,中国高校或许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力度,包括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增加外籍教师数量、吸引更多留学生等。”由此可见,首都国际化战略要加快推进,势必要求进一步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卓越的质量应是首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核心目标。北京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发达和密集的地区,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首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放眼世界,通过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心,为首都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支撑,从而提升北京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促进来京留学高等教育发展亟待高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在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中,在校留学生的生源国发展不平衡、学历层次较单一、专业分布集中、政府公派留学生规模较小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在留学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研究指出,高校留学生规模、留学生生源地结构以及留学生数占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是衡量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北京普通高校在上述教育国际化程度指标上的表现仍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必将直接影响到北京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首都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水平。
综上可见,在新的形势下,首都教育的对外开放在国家和首都的发展大局中承载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已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发展质量已成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机制保障已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问题。北京要真正实现从基本教育现代化阶段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的迈进,就必须立足国情和市情,走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这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现创新发展,转变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规划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蓝图,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扩大首都教育对外开放,尽快形成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环境和运行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首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总体提升,从而促进和保障来京留学高等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就。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12YJCZH31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教外来〔2010〕68号).
[2]泰晤士报发布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3/05/c_124417803.htm.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