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与提高
2013-04-29李艺英赵传顺
李艺英 赵传顺
张景荪,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曾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委员,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委政法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了中政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10余项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政法高层次人才论坛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2012年,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首批招录退役士兵进行高职教育,当年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北京市示范校建设验收……从2007年开始,学院围绕“转型、发展、提高”三大主题,经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示范与国家骨干校争创申报、市级示范校建设三大阶段的建设发展,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用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10年的工作,实现了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跨越,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彰显。日前,记者采访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景荪。
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发展与转型的新时期。作为政法类高职,学院较好地克服了转型带来的困窘,抓住了转型的机遇,实现了从成人高校到高职院校的跨越,请您谈谈贵校在新时期的办学理念与办学体制方面的探索?
张景荪: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办好教育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高职教育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成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院始终围绕如何办好政法类高职教育这一命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行业职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探索创新办学体制,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品牌,是学院谋划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理念方面,学院坚持以“转型、发展、提高”为主题,以破解“办好政法类高职教育难”和“首都法律职业人才准入门槛高”这两大难题为切入点,组织教职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高职教育理念学习研讨活动,先后经历了从跳出教育看教育以推进转型;迎接评估、示范校建设以推进发展,到大力推进服务政法、服务社会能力以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认识飞跃。通过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及深化、具化、细化和转化,不断深化明晰了学院的办学方向、定位、功能、价值,初步形成了立足政法、服务政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一立足三服务”办学宗旨;“就业导向谋改革,开放合作创机制,德法能技育人才,服务政法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立德明法、重能强技”及定位于培养法律辅助、基层法律实务和中高级安保等人才的高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起面向首都政法职业人才培训、应用法律研究、社会基层法律服务的平台,有效地推进了各项改革建设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政法类高职教育特色的新路,学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探索办学体制建设方面,学院紧紧抓住“一立足三服务”和助力“北京服务”的基本要求,着力推进“校政企行”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战略与特品专业建设工程,与行业企业联合研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围绕专业的建设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等实施深度开发设计,有效推进了“四同”建设。目前,校企合作单位已有200余家,其中深度合作单位近100家。探索建立与法检、市民政、市区司法及社工委联合培养书记员、退役士兵、集佳知识产权订单培养、伟之杰高级安保培训等多形式、多特色的合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办学新模式。同时,还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办了国际商务法律、安全保卫、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还招有外国留学生,初步搭建起国内外高职教育特色交融的学习就业平台。
记者: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需求,请您谈谈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中的需求?
张景荪: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明发展,对于人们的求学、择业乃至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与行业企业相当贴近、与社会就业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改革适应这种变化。
在教育教学建设改革方面:一是深化解读高职教育是从职业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的教育这一先进理念,大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先后探索打造出以“法律基本知识 + 司法秘书实务 + 庭审速录技能”为培养内涵的“三合一、三联动”;以“实训、实境、实战”为培养途径的“三实递进、双结合”等一批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市级分级制改革试点项目,其中法律文秘和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各专业均已建构起具有政法特色的“共建—融入—真实”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二是坚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深化了面向各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引入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双证书”制度;围绕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学历与职业培训衔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了一批体现工学“深度融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三是以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内模拟、校外实战”系统设计为基点,着力破解政法类高职实践教学难的问题,整体推进了“真实庭审模拟化、工作流程仿真化、工作项目虚拟化”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现场式、案例式、项目式、仿真式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建立起适应学生职业能力测评需要的“一静四动”等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近年来,学校教学与应用法律研究等项目多次获奖,科研工作居同类院校前列。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的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构建学生“三意识、四能力”职业素养的教育养成平台、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联动培养平台、校企共融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初步形成了具有政法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由40%多提高到70%以上,其中部分重点专业达到100%、先后在国际、国家和市级以上职业技能、文体等竞赛中获得130多个奖项,有62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9%以上,签约升学率2012年达到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记者:正如您所说,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与行业企业相当贴近,请您谈谈如何增强提高服务政法、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张景荪:学院坚持传承行业办学优势,努力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学院、系处、专业三级联动、多种类型的服务格局。一是积极承办北京市委政法委党校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培训工作的三次战略转移,探索创新“三训合一”、导师制高级研修、境外跟班式等多种培训模式,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及出国团组210多个班次(团组),培训8,100余人次。二是创造条件承办“首都政法综治网”,在全国同类网站中综合排名及信息报送处于领先地位。三是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基层开展司法干警、法律实务人才、少数地区民族干部、安保人才等培训,累计达2万多人次。四是围绕立法、司法实践等大力开展应用法律研究。50余人次直接参与了国家和地方的立法草案审议、重点课题的研究咨询。组织开展对特殊人群的法律服务、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0余项,为平安北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智力和信息服务。五是开展多领域社会服务活动,先后参加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中网公开赛、党的十八大等重大安保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连续4年参加全国人大会务服务,学院的社会声誉和行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记者:转型与发展必然触及管理体制、人事分配等敏感元素,请您谈谈学院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一些举措?
张景荪:不断提升学院治校理教的能力、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运行的制度机制可以说是新转型学校的弱项短板,学院这几年始终将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紧抓不放。在这方面,学院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坚持抓好制度建设,先后推出校企合作、精品课堂建设、教育教学动态管理运行考核监控、适于职业院校干部人事管理考核等的一批内部管理制度。二是以折子工程、工作项目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管理运行流程、模式、体系等建设,先后推出数据平台状态分析研判、三元互动平台等教学管理;准军事化、学生职业素养证书、班级导师制等学生管理;KPI绩效考核、文体活动协会化、一站式服务等党政后勤服务多种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系部基础性建设,继续全面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教师六等级岗位聘任管理、合同制人员岗位管理、部门综合动态绩效考核机制等,不断推进以贡献为导向的内部人事管理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进一步加强教代会、团委等群团与老干部工作力度,不断拓展联系倾听师生建议意见、拓展师生民主参与、管理、监督等渠道与领域,加快了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进程,固化了教代会代表例会、巡视及每年为师生办10件实事等工作机制。五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院办学经费由4,500多万元增至1.3亿元左右,校内实训场所由36个增至63个等。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升了20个百分点。新校区明年将投入使用。
记者: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职院校,从普通高职到示范校,学校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办学的跨越。站在新起点上,请您谈谈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张景荪:建设北京地区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政法类高职院校是我们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将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经过2年~3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重点实现四个战略性目标:一是以政法行业为依托,以知名企业为伴侣,以校政军企行合作为基础,拓展办学功能,打造出4个~5个特品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明显增强;二是构建服务政法、服务社会的新模式新格局,初步形成5个~6个服务政法与社会的特色品牌项目,全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话语权、影响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三是以大学生职业素养证书为抓手,围绕“立德明法、重能强技”和“三意识、四能力”要求,形成具有政法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模式体系,行业企业及社会认可度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深化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培育能教、会战双师型教学团队和能打硬仗的管理服务团队,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新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团队、毕业生、社会服务品牌,成为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领先、行业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第二步,再经过2年~3年的努力,围绕推进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要求,初步建构起具有政法类高职院校特点的制度模式体系框架,学院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北京地区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政法类高职院校。
微语录(张景荪):
关于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性,又有“职业”的特殊性。探索谋划学院的创新发展,既要坚持从教育的一般规律研究探索如何办学,更要立意于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这一重要命题,从行业职业需求出发来谋划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要树立从职业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的教育思想。
关于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助力“北京服务”这一主题,重点在探索以政法系统为依托,以知名企业为伴侣的办学制度;以特品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衔接等制度。
关于人才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关于教师队伍:建立以能教、会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不断提升学院治校理教能力与水平。
微访谈:
记者: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张景荪:经得起磨难,耐得住寂寞。
记者:对您启发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张景荪:施爱于学生。
记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大家是?
张景荪:陶行知。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张景荪:永远在追求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记者:您经常(想)说的一句话是?
张景荪: 五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