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透视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2013-04-29北京市教委高教处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果奖特等奖教龄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已经落下帷幕,但对成果的进一步分析总结,仍有利于我们认清优势、找准不足,凝聚力量、深化改革,对今后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届高教成果奖评审共产生特等奖8项,一等奖274项,二等奖381项,总数上与前两届相比有大幅提高。通过对评审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到一些真实反映北京高等教育现状的结论。

“985工程”高校为核心,“211工程”高校为支柱,市属高校为基础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全部663项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来自于88所院校,包括在京“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18所,以及北京市属高校62所(见表1),三类学校获奖在数量上基本是“平分天下”。

表1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获奖单位分布情况

学校数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合计

数量 比例

“985工程”高校 8 5 94 111 210 31.7%

“211工程”高校 18 1 87 120 208 31.4%

其他中央部属高校 12 0 13 17 30 4.5%

市属高校 50 2 80 133 215 32.4%

总计 88 8 274 381 663 100.0%

8所“985工程”高校总共获奖210项,占获奖总数的31.7%,其中特等奖5项。这些数据显示,“985工程”高校仍然是推动北京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核心力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的特等奖均来自其创新最前沿,即2012年最新评出的本校教学成果奖而未曾获得任何北京或国家级别同类奖项。这批在全国具有重大突破性价值的教学成果首次在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崭露头角”,与其他“屡获殊荣”型教学成果形成鲜明对比,两类成果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北京高教的教学创新。

构成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是18所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这批高校的教学成果数量多、实力强、学科和行业优势突出,支撑起一大批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特色学科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11工程”高校获奖教学成果建设体现了国家和首都共同对它们集中、长期的投入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优秀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成果日益显现。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力量是众多类别多样、特色鲜明的市属高校。从本届评选个体院校的获奖表现来看,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获奖总数较高,甚至超过了部分在京“211工程”高校。本届教学成果奖在62所北京市属高校中分布广泛,既有市属重点大学,也有高职院校,更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它们都在各自奋斗的教育领域服务首都、服务社会,开拓进取、不懈创新。

跨学科专业“集成”优势与工程教育“尖端”优势明显

从学科专业领域分布上看,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63项成果分布于5个大类的16个组别中(见表2)。其中,综合类(包含跨学科综合教改和素质教育)占17%,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医两个学科大类各占获奖总数的1/3,高职和继续教育分别占7.5%和3.8%。

表2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学科专业大类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总计 分类组别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总计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综合 6 49 58 113 17.1% 综合人才培养 6 30 32 68 10.3%

素质教育 0 19 26 45 6.8%

人文社科 0 93 126 219 33.0% 哲学 0 2 3 5 0.8%

文学 0 17 23 40 6.0%

历史学 0 4 4 8 1.2%

艺术学 0 19 24 43 6.5%

经济学 0 12 12 24 3.6%

管理学 0 13 24 37 5.6%

法学 0 11 15 26 3.9%

教育学 0 15 21 36 5.4%

理工农医 2 108 146 256 38.6% 理学 0 22 30 52 7.8%

工学 1 68 91 160 24.1%

农学 0 6 7 13 2.0%

医学 1 12 18 31 4.7%

高职 0 17 33 50 7.5% 高职 0 17 33 50 7.5%

继教教育 0 7 18 25 3.8% 继教 0 7 18 25 3.8%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高水平的综合类特等奖成果与大规模的工程教育成果是本届教学奖评审的两大亮点,体现了学科专业“集成”与“尖端”两大特色。一方面,跨学科综合类成果获得了8项特等奖中的6项。这些成果以“高大全”综合型教改成果见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全或基本覆盖全校各大学科专业群,体现了聚全校之力、做大做强、集成创新、量大面广的汇通型重大教学成果。在这6项综合性成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成果仍属工程教育大类。另一方面,其他两项特等奖分属工学和医学,其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以“高精尖”型世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独树一帜。由此可见,工程教育教学成果实际占有本届成果奖特等奖的一半。此外,在分学科类成果中,包含信息、机械和其他3个类别的“工学”成果共获奖160项,占获奖总数的近1/4。这些成果显示了北京高等教育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突出优势。

专业建设成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石

从改革创新主题类型来看,本届成果奖在专业建设类中的成果数量最多(299项),约占总成果的近一半(45%),其他类别依次为课程和教材类成果(18%)、实践教学改革(15%)、综合性人才培养探索(14%),以及教学管理(8%)(见表3)。

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开展改革创新,这种趋势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导向性。一方面,专业作为高校中相对独立的教学主体,容易在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中厘清重点、凝聚力量,开展目标明确、相对集中的改革建设,容易聚集、培养、锻炼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形成集团合力。同时,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各校开展综合性教学改革的成效也更加显著。另一方面,专业的发展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而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发展现实和需要紧密结合。高校专业的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引领社会进步潮流,所以各校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精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专业建设成果也就更多地涌现了出来。

表3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主题分布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奖项总数

数量 比例

综合性人才培养 5 46 40 91 13.8%

专业建设 3 149 147 299 45.1%

课程与教材 0 31 90 121 18.3%

实践教育 0 30 72 102 15.4%

教学管理 0 18 32 50 7.5%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成果奖出现了一批多校联合申报的专业集群建设成果(见表4),这些成果突破了校际壁垒,促进了高校间同类和相近专业的合作建设,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了专业建设内涵,而且与国家和北京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这将是未来北京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趋势。

表4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多校联合专业建设项目举例

专 业 合作高校

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车辆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应用计算机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科技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

种子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岩石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传媒艺术设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教学成果需要一段时期的凝练与检验

本届成果奖获奖项目成长期平均年限5.9年,最长达到5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实习实践教育)。8项特等奖的成长时间为4年~14年,整体平均成长年限8年。一、二等奖的成长时间主要集中在2年~8年,平均成长年限分别为6.5年和5.5年。73%的成果成长的起始时间集中在2005年~2009年,2007年~2008年开始的建设而最终获奖的项目达到顶峰(见图1)。这些数据说明,一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个成长期,经过5年左右的凝练,通过了现实的检验,才能体现其实用性、示范性,才更有生命力。当然,本届成果奖依然展现了一批“历久弥香”型成果,有4项20年以上成长经历的项目和10项15年~19年成长经历的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其中11项是人文和教育类成果(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综合跨学科类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科教学成果成长期较长、效用可持续发挥的特征。

图1: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成长起始年份分布

高教龄的男性教授为主的名师群体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本届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以男性、高教龄的教授为主,且获奖等级越高,这些特征就越显著,例如,8项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均为高教龄男性教授。从教龄上看,在一、二等奖成果中,第一完成人的高校教龄分布相似,以23年~26年教龄居多。第一完成人主体年龄段为47岁~57岁,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理念和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说明,教学经验也是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很大程度上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自身教学方式。这一点对于新参与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有着启发意义,要从教学新手成长为教学专家,既需要在教学理论方面积极地完善自己,又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揣摩领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李艺英]

猜你喜欢

成果奖特等奖教龄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特等奖作品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特等奖作品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