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气息的运用技巧
2013-04-29陈益宇
陈益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气息 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14-01
初中音乐学习时期是一个学生对音乐认知较为成熟的时期,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演唱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唱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对一线初中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范唱时经常会出现声音发抖、发虚等气息控制不好的问题,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做到用正确的气息来演唱歌曲。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气息的运用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才能为学生进行正确示范,更为标准地展示出授课内容。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气息运用的基础练习,掌握气息运用技巧,在课堂上熟练运用气息,做到歌唱声情并茂,处于良好的教学状态,进而成功授课。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气息呢?运用气息最重要的是掌握气息的保持和支持。在歌唱中,吸气时,横膈膜会下沉,腹部位置会感觉到明显的膨胀,产生扩张,在用气前这种扩张的状态下会使气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肺部充满气流,这就是所谓的气息的保持。歌唱者有时会感到气短,越唱越吃力,其实就是气息保持不够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做到“气深”,即吸气深、呼气深,应恰当运用丹田,使声音和气息都从丹田的位置发出。其实,保持吸气应找到感觉,一种用气时向外扩张并向下作用的感觉。呼气时,会产生回收和向上的作用力,横膈膜上升,腰腹部肋骨逐渐回收,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与吸气的感觉是相反的。而这个向上的作用力就是气息的支持。两组力形成对抗,构成了一组对抗力,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相互抗衡并制约着,以达到歌唱所需的效果。
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悟:吸气在深,不在多。气息越深,腹部的肌肉及两肋控制气息的能力越强,为每一个声音得到气息支持打下基础的气吸得越深,作用力就会越往下,这样气息的保持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此,笔者推荐广大教师们使用“闻花式吸气”,用这种吸气方法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笔者的做法是:身体放松,背部挺立,脊柱几乎不动,保持正确站姿,口鼻同时吸气,随着气的吸入腰围很舒服地向外扩张。也可以平躺身体,两手放在腹部做自然的呼吸,体会气息到达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吸气浅,肩部和胸部同时跟着上提等现象。一定要保持气息的流动状态,不能使其僵硬静止,要使身体和表情都放松。这样的气息是流动的,气息流动起来,就能有效控制气息。气息的控制就是在呼气、吸气状态下肌肉群体相抗拒,根据不同发声掌握气的力度和输送。这样,在发声的时候气息就会随着音的高低强弱进行变化。更深层次的歌唱,会使气息随着“情”的变化而变化,调整不同的力度。这种控制是有高度技巧性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演唱者演唱技术的标志。在气息的保持和支持基础上有技巧地、灵活地控制气息,才会唱得流畅。熟练运用气息控制技巧,是歌唱的基础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练习。
歌唱不仅仅是要唱出声音,更要唱出感情。一个优秀的歌者能够打动人心,不是单纯熟练地掌握唱歌技巧就可以达到的状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情的表达更离不开气息的变化运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全身心投入,通过气息控制,在歌唱过程中充分展示各种情绪变化,使自己的演唱拥有灵魂,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形体也很重要。形体正确了,才能准确地控制气息。歌唱时,教师要给人以挺拔、放松的感觉,尤其是在进行范唱时。教师可两脚自然分开约5公分,左脚稍微向前,右脚稍微向后,腰椎挺起,上身直立,使身体的重心落在两个前脚掌上,两肩平展放松,但是松而不懈,为气息的运用前提做好准备。
总之,气息的运用是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演唱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其中气息的训练尤为关键。教师应积极进行气息训练,加强声乐理论学习,掌握运用气息的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