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2013-04-29乔建雄
乔建雄
一、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重制约了高效语文课堂的发展
自2008年至今,我们先后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教情与学情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特别是县城中学,已经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但是大部分乡下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教学设备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探索与实践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时总是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简单机械地模仿这种课堂模式,最后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而教学质量的下滑就会招致县教育局的问责。因为虽然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学校都要实行高效课堂,但是却并未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没有改变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办法,仍然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组织实行全县统一考试,以合格率高低为主要依据对全县各级中学进行统一量化评比与考核。试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师资,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设备,相同的导学案,相同的课堂结构,其结果必然是不同的教学质量,不同的合格率。那些乡下的农村中学为了提高短期教学质量,提高合格率就只能舍弃见效较慢的高效课堂,或者穿着高效课堂的鞋子,继续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了。因此,我认为如果要在全县范围内实施高效课堂,就首先要彻底改变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办法。
二、导学案的备写与使用,存在许多的问题与隐患
我们目前实施的高效语文课堂,是基于导学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石,也是这种教学模式除了课本之外主要依据性材料,更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引性材料。因此,导学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导学案的备写与使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隐患。
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其一,全县各中学导学案完全相同,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其二,导学案备写不够认真细致,部分导学案实用性不强。其三,导学案设置的问题太简或太繁,缺乏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其四,照搬课文或配套练习内容,重复、机械、浪费。
主要隐患有三个方面:一、助长了部分语文教师的懒惰情绪。二、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三、由于学生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完成导学案设置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深入地研读与理解。
三、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堂的高效是建立在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的。目前,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自小学以来缺乏良好的指导与训练,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与自学习惯。在上每一堂语文课时,学生才阅读文本,熟悉课文内容。如果遇到内容较长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师表》等,学生可能要用一课时,甚至更多的的时间去阅读和熟悉课文。再加上如果教师指导不力,学生盲目阅读和自学,这样的课堂要达到高效,谈何容易。
四、课堂结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急需改进
目前,我们实施的语文高效课堂,主要是学习和模仿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271高效课堂”模式,是昌乐中学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各种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分为五个环节,要求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教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这种课堂模式既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业务素养,又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与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如果我们一味盲目地照搬或模仿,不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模式变得机械、单一,而且还会连我们仅有的一点经验都会丧失殆尽。
五、课堂教学的长远目标不够明确,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近年来,我们实施的语文高效课堂,只注重当堂课时的高效,甚至在公开课时为了达到高效的目的,对本课时的目标进行了充分的预设,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单就一节课的效果来看,也许达到了高效的目的,但就长远来看,这种高效也许只是表面的高效,隐藏在其后的是教师的担忧和学生的无奈。因为只有我们自身清楚,我们的高效还任重道远。因此,要想保证语文课堂的长久高效,一定先要制定长远的目标,力争做到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总之,作为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探索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改变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课前精心设计备写导学案,是实施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培养学生自觉预习与学习的习惯,是推行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结构,是保障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今后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