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王小波历史小说的比较研究

2013-04-29王志民冯岩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小波比较鲁迅

王志民 冯岩

[摘 要]鲁迅与王小波在大量的小说创作中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在历史题材上,《故事新编》与《唐人秘传故事》杂糅古今的写法将事实放在遥远的时代背景中,这种时间上的久隔与距离上的疏离,却能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予以新的思考角度。如果说因为时代背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使得历史小说与现代生存困境有不适应之感,那鲁迅与王小波的“历史新编”即是现代人反观历史从而思考历史对于现代的生存经验。

[关键词]鲁迅;王小波;历史小说;比较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06 — 02

1989年37岁的王小波在国内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而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也是37岁。岁月与文学追求的暗合显现了二者的奇妙联系,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文学主张和精神血脉。

鲁迅和王小波都是所处时代争议较大的作家,因为他们都坚持批判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投身于文艺事业。他们以创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为己任,坚守思想启蒙的人文品格,对于自己对文学的自觉承担,鲁迅说:“但或者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王小波则这样表述:“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鲁迅和王小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同时也是两位胸怀悠悠历史由此反观现实的历史小说家。二人都曾创作过大量优秀的小说,却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取一点因由”加以点染的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就是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王小波的《唐人秘传故事》。对于杂糅古今的写法,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历史文明中有太多相似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反观历史,从新的角度去结构人类共有的生存状态,正如捷克学者普实克说:

他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剥去了人物的名誉,扯掉了浪漫主义历史观加在他们头上的光圈,使他们脚踏实地回到了今天的世界来。他把事实放在与之不相称的时代背景中,使之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以便从新的角度观察他们。

纵观二人的历史小说首先可以发现他们的倾向,鲁迅的《故事新编》大部分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因为鲁迅对这段历史研究甚深也颇为偏爱,而王小波的历史作品都以“唐代”作为背景来安排故事。一个是博采众长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一个是诸流共融的文化氛围,这使得二人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纵情挥洒笔墨。

一、“历史狂想主义”

《补天》中造福人类的女娲却被人们在肚皮上扎寨;《奔月》中的后羿射日被解构为射月的英雄神话的落寞;大禹是治水英雄也追求阔绰和漂亮的腐败生活;还有倒霉的墨子,消极的老聃,迂腐的伯夷和叔齐。鲁迅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结合”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给历史题材以重新编排释放其现代活力。王小波吸收了鲁迅戏拟的技巧并放大了想象空间,他笔下的人物都具有聪明才智和潇洒气度,李靖是个酷爱数学的后现代主义者,红拂是个个性完全解放的典型,尽管在唐传奇中“无双遭乱世籍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并最终“艰难走窜后,得归故乡,为夫妇五十年”,在小波这里却是“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通过这种解构反映出寻找智慧的艰难以及对“瞒”和“骗”的生存态度的反抗。从这一点上,鲁迅的历史小说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只是另一种演义,王小波的小说几近于游戏似的漫写,有着“历史狂想主义”的现代价值。

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这是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对自己历史小说写法的说明,同时也是王小波创作历史题材的主要技巧。鲁迅在序言中提到《补天》的创作:

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的对于汪静之君的《蕙的风》的批评,他说要含泪哀求,请青年不要再写这样的文字。这可怜的阻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

王小波对唐传奇进行移花接木,通常取一点因由,如时间、地点,人物及关系便可以通过戏文、唱腔的转换和发展形成历史的舞台上演中国人的种种文化痼疾。对这种写法的态度,鲁迅显得十分矛盾,“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而王小波的做法似乎更加变本加厉,他通过自由的叙述进行随心所欲的狂想,并杂取物理、数学、历史、建筑、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知识去传达个体的生命体验,在幻想与现实中自由出入从而更深刻地阐释着他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意义。

有趣的是,鲁迅居然这样评价过唐传奇:“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以纾牢愁,淡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对于“文采与意想”,王小波的历史小说是完全符合的,所以他认为:“惟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寻找神奇。”

这看似截然不同的态度,表面上鲁迅对于这种写法有一种无奈和不满,而王小波更多的是欢喜和刻意。而实际上,对于两位具有具有责任感的作家而言,即便是随意点染,也是随了历史,点了现实,一点因由也有可记述的价值。这铺成的一篇篇古为今创的小说却是经过缜密的构思与精心的铺排而形成的讽今大作。

三、“创造形式的急先锋”

在小说的形式上,鲁迅创作了多种叙述结构,《狂人日记》的第一人称日记体,《药》的双重线索,传记体《阿Q正传》,手记体《伤逝》以及虚实相生的《故事新编》,所以茅盾说鲁迅是“创造形式的急先锋”。王小波的小说发展了鲁迅对叙述的探索,运用两条甚至多条叙述线索形成一个更为开放的敘述空间。《未来世界》有三个叙述层面:舅舅在历史中的生活,叙述人在当下的生活以及叙述人在舅舅传记中的生活。《寻找无双》是一个叙述迷宫,无双、彩萍和鱼玄机交织错乱。而《白银时代》、《2015》的叙述过程仿佛就是一个谜语的破解过程。古今对话的方式使古代传奇与叙述者的现实生活形成同构关系。这些形成了小说的复调特点,是一种巧妙的内视角叙事。我们从鲁迅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叙述人在故事中的深入、撤离和超越,如《孔乙己》、《祝福》、《孤独者》等,鲁迅赋予了人物三头六臂的特异功能,文本中展现出不同人物不同声音的对话呼应,具有极强的叙述能力。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共11部中长篇小说,都活用第一人称内视角,首先用“王二”来承担叙事人物,不同的“王二”是不同的个体却有着风趣讽刺的同一性,此外作品都突破“我”的叙述范围进行撤离故事的超我叙述。使人物身兼数职,其社会身份、命运和受虐及施爱关系呈现不同的独立的调性,这种写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所以鲁迅的小说多体现为悲喜相生,反讽与泛讽结合,而王小波的小说也是错位压力下的人物矛盾和冲突,作者都是想通过写实、反讽与幽默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的理性声音,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批判。

四、“星光照彻黑夜”

熟悉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的作品中明亮色彩的意象是不多的,频繁出现的是“夜”的意象,而王小波对“夜”似乎也情有独钟,这是研究二者精神结构的重要环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药》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明天》

隐约像是长噑,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孤独者》

鲁迅将悲剧都安排在“夜”的背景下,王小波也是这样表达:

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经笼罩住阿兰的绝望,也笼罩到了他的身上。

夜黑得发紫,星星亮得像一些细小的白点。在京郊时我常和铃子钻高粱地,对夜比一般人熟悉得多。这是险恶的夜,夜空紧张得像鼓面,夜气森森,我不禁毛发直立。

在他们的笔下,夜是精神阴暗层面的象征,凄惨、森然、紧张,意指压抑、黑暗、恐惧、绝望和死亡。但这些并不能阻抑二者对自由与理想世界的追求,虽困难重重,鲁迅情愿独享黑夜的孤独去咀嚼《野草》中的生命哲学以期许人们拒绝虚妄,反抗绝望。王小波作为浪漫骑士也通过艺術创作去对抗黑夜,超越死亡,他说:“好诗描述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如果说鲁迅希望自己成为黑暗的使者猫头鹰以打破这个死寂的暗夜,那么王小波就渴望自己的人生是“星光照彻黑夜”,用光亮去抗争象征愚蠢专制无智无趣的“阳界”。虽然他们的人生宛如流星划过夜空一般短暂,却留给了人世间最灿烂的光辉。他们既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独特的个案,又是人们反复研究并能不断发掘出真理的人生导师。

〔参 考 文 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刘晓阳.地久天长: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3〕普实克.鲁迅〔Z〕.鲁迅研究年刊,1979.

〔4〕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 〕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7〕王小波.青铜时代之寻找无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王小波.我在荒岛迎接黎明〔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宏 伟〕

猜你喜欢

王小波比较鲁迅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鲁迅,好可爱一爹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鲁迅《自嘲》句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浪漫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