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

2013-04-29姜跃明王兰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语文

姜跃明 王兰芳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个性”成为一个基础教育学界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教师和教材文本等角度阐释语文课堂的个性化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化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个性教学越来越被教师学者所关注。所谓个性教学,是指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才是有个性的语文课呢?笔者以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当今世界是一个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由于不同学生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同一学段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特征等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兴趣爱好、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明显。作为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客观面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尽可能避免出现因自身好恶去肯定或否定某一个学生的“一刀切”现象。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但又具有巨大潜能,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那么,张扬个性就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人生。作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独具个性的表现,让学生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和交流中产生共鸣的火花。我们要充分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发言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质疑。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才会显示出真正的魅力与价值。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说:“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古代学者王充曾批判过那些只会信师是古、不会质疑问难的人。他认为,只有批判地阅读,才能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领会文本的意蕴。现代阅读学也认为,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阅读中,学生切忌单纯注重情感体验,而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理性思辨,要敢于超越文本,要“不为文字所梏”,提高阅读感悟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个性充分显现

有人说,有个性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此言不虚。当代语文大师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教师缺乏个性和灵性,如何培养出富有个性和灵性的学生?换言之,学无个性,是因为教无个性。语文教师具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能更好的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实是,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盲目依赖教参,甚至是直接抄袭教参,不肯或者说是懒得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教学自然很难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别具个性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魏书生先生的“民主教育”,我们南通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王学东先生的“激趣·启智·寻法”等,均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典范。一些教师看到名师大家们介绍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便刻意模仿,却不知有些东西不是有其形就行的,结果落得个东施效颦的失败下场。在我们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亦有一些教师只是观摩了一两节示范课,不作任何思考和研究,便依样画葫芦,生搬硬套,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学生“活动”乱成一团。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鲜明而又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母语教师,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等,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以鲜明的爱憎、坚定的立场、强烈的感情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性情、有个性的学生。

三、文本的个性完美体现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根本的第一位的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文教学要通过对课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感悟中,“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提升人生境界。

文本,尤其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本身结构的多样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为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创造了广阔空间。同时,当下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加上学生原有知识积淀、思维形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又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现实依据。“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文本,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和深入思考,进行创造性地想象和补白,在多元化解读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意义。当然,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必须最大限度地去接近作者,贴近文本,尽力表现作家、作品的个性。如鲁迅杂文的冷峻犀利、舒婷诗歌的隽永清丽、《背影》中的亲情美、《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意境美等等,都应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让作家和作品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它们去撞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教学,把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组合,打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美妙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

[2] 刘益鑫. 语文教学个性,《法制与经济》,2007(10).

[3] 吴卫东. 让语文教学充满个性,中华读书网,2003(10).

[4] 王银珠.《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06.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