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腹泻小儿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4-29张春林
张春林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腹泻小儿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100例腹泻患者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母乳喂养、配方奶粉或米汤、稀饭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去乳糖奶粉与合生元联合喂养,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去乳糖奶粉联合合生元喂养辅助治疗可明显缩短小儿腹泻的病情,减轻患儿临床症状。
【关键词】 喂养方式;腹泻小儿;辅助治疗;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14-02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疾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年发病约3.5次,死亡率约为0.51%,因腹泻疾病住院患者40%以上属于轮状病毒感染,目前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1]。为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腹泻小儿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组患儿不同喂养方式辅助临床治疗,现将相关临床资料及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100例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2.5岁,其中男47例,女53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皆为发病初期,大便细菌检查结果提示检出轮状病毒抗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泻、呕吐、大便呈水样等,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100例腹泻患儿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液体疗法、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叶酸。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患儿停止母乳喂养,禁止食用含乳糖食品及其他含乳糖制品,年龄较大患儿可按照常规食量给予去乳糖奶粉联合合生元、米汤喂养,年龄较小患儿给予去乳糖奶粉联合合生元喂养;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原喂养方式给予母乳喂养、配方奶粉喂养、米汤或稀饭喂养等,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根据腹泻病判断标准补充建议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患儿治疗72h内全身症状消失,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明显好转为有效;患儿全身症状、分辨性状、排便次数等无明显变化或病情进一步加重为无效,其中显效和有效病例计入临床总有效率计算[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消化道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发病率较高,因轮状病毒感染多引起的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期间的常见、多发疾病。传统临床观点认为,小儿腹泻在治疗初期应予以进食,但临床观察发现长期过度限制饮食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使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小儿腹泻治疗期间应强调继续饮食,以满足患儿正常生理需要[3]。在腹泻期间,患儿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等症状,且腹泻次数较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随肠道从粪便中丢失,从而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与此同时,腹泻时受损肠粘膜的修复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只有在良好的机体营养状态下,受损肠黏膜才能够迅速更新修复,如患儿营养不良,肠道上皮细胞更新及修复过程会受到影响,造成病情迁延不愈。
婴幼儿饮食多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这两种乳品中所含有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在患儿感染轮状病毒时,所导致的乳糖酶缺乏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情况下可并发继发性双糖缺酶症。因轮状病毒所引发的小儿腹泻导致患儿机体乳糖酶活力不足,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母乳与牛乳中的乳糖,使乳糖在肠腔内大量积聚,并被肠道细菌分解成短链有机酸,产生渗透性腹泻[4]。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去乳糖制品(去乳糖奶粉、豆奶、酸奶等)进行辅助治疗,直至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后再回复常规饮食。本组研究中采用去乳糖奶粉联合合生元进行辅助治疗,在维持患儿肠道舒适的同时,保障了患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了肠道的自然屏障与防御能力,促进了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5]。合生元作为益生菌和益生元混合制品,既能够发挥益生菌的生理细菌活性,还能够选择性的增加生理性细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加持久。观察组50例患儿采用去乳糖奶粉联合合生元联合喂养方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此喂养方式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3.
[2] Guandalini S,Pensabene L,Zikri M A,et a.l Lacto bacillus G Gadmin istered in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to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a multicenter Europeantrial[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0,30:214-217.
[3] 潘晓,崔占杰.中频脉冲药物导入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22):66-67.
[4] 莫敏雪.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96例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19(3):17-20.
[5] 张志兰.甘草锌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7(3):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