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2013-04-29张帅王端福杨明郭军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张帅 王端福 杨明 郭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7例CD患者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局限型5例,包括胸部2例、腹膜后3例,弥漫型2例。局限型CD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可见斑点状、分叉状钙化及灶状或条状低密度区,增强后肿块中度至明显强化。2例肿瘤周围见丰富的血管影。弥漫型病理分型均为浆细胞型,表现多发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 局限型CD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肿瘤内部的钙化及增强CT表现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弥漫型CD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27-02

巨淋巴结增生症又名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且原因不明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由Castleman等于1954年首先报道而得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CD患者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岁。5例经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2例出现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无肿瘤相关症状。6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行颈部淋巴结活检。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根据扫描要求确定。扫描参数120KV,20-160mAs,层厚间隔7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对比剂优维显300,行动脉期和延迟期双期扫描。

2 结 果

2.1 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

2.1.1 局限型CD 5例局限型CD,3例位于纵隔、肺门区,2例位于腹膜后。1例术中于主病灶周围发现3个直径<1的结节一并切除,其病理与主灶一致。大体观察: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0.0cm,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质中等硬。镜下见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增生的淋巴结内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滤泡中心血管可见玻璃样变,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皮”样结构,其内可见放射状的纤维间隔。

2.1.2 弥漫型CD 2例为弥漫型CD,其中1例右腹股沟者拟行手术,但术中因肿块包绕髂血管无法剥离改行姑息手术;其余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未行手术治疗,但经活检证实。病理均为浆细胞型,镜下见淋巴滤泡增生,滤泡间可见大量成熟浆细胞。

2.2 CT表现

2.2.1 局限型CD 平扫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45-50HU,边缘较清晰。肿瘤直径为1.0-10.0cm,发生在胸腔者瘤体较小,平均直径约3.5cm;发生在腹膜后者相对较大,直径>6cm。肿瘤内部密度多数较均匀,部分内部伴有钙化,呈斑点状、条状、分叉状,2例内部可见小条状低密度影,腹膜后肿块周围间隙内可见索条影或絮状密度增高影。病灶增强后强化方式有均匀强化及由周边向中心渐进式强化。本组4例呈均匀强化,1例呈渐进式强化;肿块周围索条影为强化血管影。

2.2.2 弥漫型CD 1例发生在颈部淋巴结,1例发生在腹股沟区淋巴结,均表现为多发、类圆形、边缘清楚的软组织结节,直径1-2cm;发生在右侧腹股沟区者肿块呈融合状,边缘不光整,包绕右侧髂动脉。增强后结节呈均匀强化,强化较局限型强化程度低。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临床上,CD根据累及范围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以前者多见。局限型CD发病年龄平均约30-40岁,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孤立性肿块,女性多见,手术切除即可治愈,预后良好;而弥漫型CD发病年龄约大于50岁,为多组淋巴结受累,预后较差,特别是浆细胞型临床易复发甚至发展成淋巴瘤、卡波肉瘤等。

3.2 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CD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局限性CD主要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主要有几点:①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较高,平均CT值约45HU,发生于腹、盆腔者肿瘤体积常较大,部分肿瘤内可伴有斑点状、条状、分叉状钙化及条带状低密度灶,分叉状钙化是诊断该病较为特异的征象,瘤体内的灶状或条状低密度灶,病理证实为较多平行走形的纤维组织及发生玻璃样变性的血管结构,并不是缺血坏死;②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强化的方式包括均匀强化、渐进式强化和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增生的淋巴滤泡中心含多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增强后多数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③肿块边缘多较清晰,部分肿块周围见索条影或絮状影,增强扫描为丰富的血管影,动脉期图像较易识别,而这是影响该病手术切除疗效的因素之一,表明肿块的血供丰富,生长方式具有向周围浸润的特征。2例临床诊断为局限型CD患者术中发现较大的主病灶周围另见2-3个小结节,其病理表现与主病灶一致,均为透明血管型,表明透明血管型CD亦可以多个淋巴结受累,这可能因为CT检查发现较小病灶的能力有限所致。弥漫型CD病理上多以浆细胞型为主,累及全身多组淋巴结,表现为多发的均质密度淋巴结增大,一般不出现钙化或坏死囊变,增强后强化程度较透明血管型低,病理显示增生的血管亦相对较少,因CT表现缺乏特征性,明确诊断需要淋巴结活检。

3.3 鉴别诊断

3.3.1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形成的肿块形态不如CD规整,其内的钙化可呈弧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效应轻度或不强化,极少数病灶明显强化。病灶中心可见干酪样坏死区,没有延迟强化。

3.3.2 淋巴瘤 淋巴瘤临床常以无痛性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常伴有发热,肿大淋巴结常见部位为颈部、腋下、纵隔、腹膜后间隙、肠系膜等,多发的淋巴结肿大可以融合,平扫大多密度均匀,常无坏死液化钙化,强化效应中度,部分强化不明显,弥漫型CD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均与淋巴瘤极为相似,二者往往影像上难以鉴别,需淋巴结活检确诊。

参考文献

[1] 周嘉慧,等.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2:1260.

[2] 郑祥武,潘克华,董丽卿.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9:910.

[3] 王仁贵,王仪生,唐光键.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59.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30例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MSCT腹部空腔脏器周围的积液对空腔脏器穿孔责任脏器的诊断价值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