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2013-04-29王旭等执笔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调研课程体系体系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当前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及调研分析,结合建筑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制订本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并提出教学实施建议,以使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企业需求。

二、调研方式及对象

1.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一线施工企业现场和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员进行调研。

2.毕业生跟踪调查

以调查问卷或电话沟通对本专业已就业毕业生进行调研。

3.网上调研和资料调研

收集网上和行业部门的公开资料进行比对和调研。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急需大批建筑技术人才

1.建筑业的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1年已达55131亿元,较之2010年增长了12.6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以上要由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完成。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4%,增加值年均增长7.29%,都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6.98%的增长速度。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五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增长4.25%的速度不断增加,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递增。

2.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建筑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当前,在建筑业3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人员技能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采掘业。建筑技术专业人才数量上的严重短缺,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建筑业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比例按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18%计算,需要700.74万人,目前仅有349.20万人,总量缺口为351.54万人。

2.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以能力为本位还有很大差距。建筑类职业教育离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体系,尤其是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成型,尤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

(三)本专业职业分析和教学配置表(见P16)

四、调研建议

(一)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建议

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教学的束缚,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教材编写工作。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模块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投入力量编写实践教学的教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2.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技术类专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在真实工程项目中的现场实践,毕业即能顶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双赢互动的新机制,使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培训的新模式,树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对学生实施校企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

3.切实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目前我省各成员学校的实训基地及实验设备数量相对不足,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议

1.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

(1)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形成体系;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体系;

(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形成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

(5)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2.专业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4)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5)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3.职业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

(8)具有一或两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11)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综合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三)对修改课程体系的建议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由必修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选择模块、选修课组成。根据目前建筑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专业选择模块设置了建筑施工和工程预算两个专业方向,并以建筑施工管理为主设置课程;工程预算方向课程设在选修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

2.实践课程体系:增加理论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加大实践课的教学力度。除以往的毕业实习外,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完善课程设计。

(王旭等执笔)

猜你喜欢

调研课程体系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