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们在写作中释放心灵

2013-04-29王瑞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灵课外阅读习作

王瑞霞

在一些乡镇小学调研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个性的作文,让他们童稚的心灵在写作中释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释放心灵

好的作文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真实的情感、娴熟的表达技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教学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一要求“真”:童真、童趣、童话。二要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三要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写。四要求“新”:不人云亦云,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也体现了自主选择的精神,扩大学生的选材范围,使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应是开放的,要让学生消除“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好评;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等顾忌。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敢于说真话,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就会避免那些雷同的“写好人好事的都是让座、帮老大爷推车、捡钱包,写童年趣事都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选定对象,跟踪观察,鼓励学生找出对象最有个性的一面,而不是“鹦鹉学舌”。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思怪想,而不是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想法一概否定、视为异端。只要我们创造氛围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心灵,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构思就会新颖,就能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二、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写作技能仅仅是一种形式。如果不善于让小学生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写作训练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一方面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以增强学生感受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生活中经历过而又没深刻感受到的材料,加以点拨,以强化学生的生活感受,使之转化为作文材料。当学生在习作时对某些作文题材了解不够时,尤其是在进行写景或游记的习作时,可以根据已掌握的材料选定对象进行实地参观采访。如写《我心目中的楷模》,就可直接采访文中的主人公。学生的作文材料可以通过直接的生活获取,也可通过间接的渠道获取。如通过阅读报刊、收听广播、观看电影电视、听大人讲故事等间接途径来获取素材。这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了感受生活的能力,还可触发自己的想象,以形成丰富的作文材料。

运用若干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经过长期的训练,就能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写作时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一次次成功的习作,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积累到丰富的个性素材,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三、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实个性语言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例如:“看”这个动作,单从课文里学习,只能学到“看、瞪、盯、眺望、注视、瞧”等,如果读了课外书籍,还可补充许多,像“极目远望、左顾右盼、鸟瞰、环视、凝视、瞻仰”等。词汇丰富了,表达起来就能畅所欲言、笔到意尽。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常会在课前或课后朗读一些名篇片段,或有趣的故事,或内容相关的优秀习作,以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自主阅读。他会要求学生读后把好词、妙句、佳段摘录下来,加强语言的积累。同时,他还会要求学生背诵记忆优秀片段,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他还让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看到的新鲜见闻及时记录下来。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对于学生充实个性语言的库存有极大帮助。

除了以上所谈的几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在习作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尽情倾吐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最终实现个性表达。

(责 编 东 方)

猜你喜欢

心灵课外阅读习作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习作展示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